摘 要: 本文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狀況下的小區居民出入大門、陌生人隨意進出小區等情況帶來的安全隱患,通過對現在門禁裝置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分析,結合服務設計理念,從出入人員的安全需求出發,提出一種基于服務設計的小區出入門禁自動監測裝置系統,實現對行人、車輛進出小區時所需進行的身份信息進行快速地核對和記錄的同時,還具有測溫、數據信息記錄、消毒等功能;并通過服務系統上傳出行人員相關的出行信息,減少小區門衛人員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帶來的安全隱患,從而提高住戶生活體驗,推進小區服務科技化。將服務設計與門禁系統相結合,打造小區人員檢測服務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了解進出人員的體溫健康癥狀、進出人員的時間記錄情況、小區的疫情情況等實時信息。
關鍵詞 : 疫情;門禁裝置;服務設計;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門禁系統作為安全防護領域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工廠、酒店、小區等領域已經廣泛應用[1]。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出入小區更加頻繁,這對于小區出入管理及防疫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移動性強、應用先進以及安全威脅更多的新時代到來[2],門禁系統作為管理進出的一個安防系統應更具智能化。盡管大多數小區均設置了監測卡口,但一旦有確診者出入,對小區卡口監測執勤人員也帶來了交叉感染風險的可能。同時,無癥狀病毒感染者進出小區門口時,在同一時間的小區等候體溫檢測或者登記的工作人員或者行人也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食材采購時間點時出入人員較多,且不好控制安全距離,容易產生交叉感染。同時卡口還要安排人員對進出人員進行消毒工作,從而需求的人力較多。針對這些問題,從行人的安全問題考慮出發,研究針對現在疫情情況下的一種面向小區的門禁檢測裝置服務設計策略方案,對于疫情下的門禁管理有著重要意義。
1 、小區門禁裝置現狀
2020年,世界各地遭到了新冠病毒的強力沖擊。面對疫情中國積極開展防控措施,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學等各項工作。但在實際管理中,仍存在如需要投入大量門值人員、頻繁紙質身份信息登記及手持式溫槍體溫檢測精度不高等問題[3]。在現實中,在地鐵、機場、商場及小區門口對來往人員都要實行掃描,檢測體溫,在消耗一定人力和物力的同時,也給工作人員也帶來較高的安全隱患。因此,安全性、便捷性是門禁裝置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4]。
門禁系統對行人和車輛具有檢測、登記和安保等作用,F在市面上的門禁系統裝置都安裝了受電鎖裝置和感應器(如:電子密碼鍵盤、讀卡器、指紋閱讀器等)控制的電控門,具有開門關門的作用。用戶通過手機可以開關社區門禁,同時也可以通過手機查看自家家的訪客記錄和視頻[5]。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門禁系統的功能過于單一,未能滿足現下疫情突襲的門禁系統需求。
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全面實施小區封閉式管理,所有進出小區人員必須全部戴口罩,加強小區環境治理。在進出口設置警示圍欄和執勤點,暫時關閉不必要進出口,落實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所有進入小區的人員都要通過工作人員的檢測和登記,并做好體溫量、去向登記等記錄,嚴禁外來人員進入,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所在街道辦事處、村(社區)報告。從而需要較多的工作執勤人員。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小區防控則是疫情防控基礎中的基礎。然而,小區(社區)行人出入監測都還是采用人工檢測的方式,較大程度上還是存在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F疫情期間小區門禁整體也均圍繞著測溫和身份識別進行工作,其疫情期間高風險的小區檢測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現疫情期間小區檢測流程
2 、疫情期間門禁裝置需求
2.1 、門禁服務系統研究分析
在小區的服務設計及管理方面,很多小區都是建設的獨立門禁系統,缺乏統一平臺的支撐和數據記錄。當需要調查社區某一臨時居民居住的出入通行記錄,或是調出某一樓層的通行記錄,絕大部分系統都要求管理人員自己手工統計或調出錄像進行排查,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即便是一個記錄的誤差,也可能會造成巨大的防控風險。同時,在目前小區的門禁服務設計系統中,采用人臉識別+體溫監控系統,實現門禁的開關功能,但在服務細分的情況下還有一些弊端:
(1)門禁系統行人和車輛系統(老小區的車輛和行人共同門口進出)不統一管理,從而造成數據共享性差,甚至是數據丟失現象。
(2)門禁卡口無自動消毒功能,缺少消毒智能化,在疫情期間應盡量避免人工消毒,減少人跟人之間直接接觸。
(3)系統服務中缺少體溫數據的記載,未能實現對人體體溫檢測記錄和上傳功能。應具有體溫檢測、上傳數據、上報社區衛生所等功能。
多數小區門禁產品整體服務系統及衛生管控方面仍不夠完善,甚至產生交叉感染的風險。所以這些產品在使用方式和服務體驗上仍有待提升。
2.2 、門禁服務系統需求分析
疫情期間,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小區的進出入的監控還是需要人力去實現,需要人員對進出人員的測溫、登記等密切接觸,都未能很好采用科技的力量代替人力,未能很好地做到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接觸產生的交叉感染的風險。因此,急需科技的技術來實現自動檢測管理裝置及其服務設計的開發,是有效地實現避免交叉感染行為的前提,節省人力物力。
(1)提供自動測溫并記錄數據的需求
隨著疫情的爆發,小區門禁也要求進出小區都要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未超過37.3度的視為可正常同行,若是超過的則禁止通行。新的門禁裝置應需添加自動測溫并上傳數據的功能,減少人力的同時,保障了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小區內人口流動眾多,特別是在復工復學及在大型節日期間,經常會在相同時間段內小區門口排隊出入高峰,但人工測溫面對面接觸時會給疫情帶來一定的傳播隱患。因此,需要在門禁裝置上添加自動測溫功能。
(2)提供記錄數據并消毒噴灑的需求
根據調研發現,經常會報導某某疑似感染新冠病毒,曾做過某某列車住過某某小區,其調查的數據之大難以想象。在要求社區調出有關人員的信息時,社區往往需要經過查驗,看錄像搜索等一系列繁雜步驟。同時,大多數小區都是需要人們在一系列檢測后拉住門框開門進入小區的,門框把手成為了一個重大的安全隱患。一些從外地回到家中的居民,在小區門口進行身份核驗、體溫檢測卻忽視了重點手部消毒的需求而給區內居民帶來威脅。疫情對小區門禁裝置的需求主要有完整全面的云端系統,需要智能識別、消毒技術的支持。在消毒方面,可將消毒藥品固定在一定區域對通過大門的人們進行局部位置消毒。在公共防疫中,為防止接觸,可以通過增加門禁APP的遙控功能,自動測溫、驗證個人信息正確后消毒即可開關大門同行。
(3)提供車輛消毒通道的需求
門禁檢測包括需要檢測的各種通道,分別有行人通行和車輛通行,門禁需包括車輛同行檢測。在小區管理中,車輛門禁檢測是車輛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不僅以識別車輛身份為目的,還應管理車輛消毒的問題。目前,小區進出車輛主要是車輛及業主身份識別工作,而沒有對車輛徹底消毒,存在隱患。從設計的角度來看,疫情對小區門禁裝置的需求主要是多角度、全方位消毒方面,需要對行人、車輛進行消毒,使能夠有效減少在小區門禁檢測裝置交叉感染病毒的風險。
3 基于服務設計的小區門禁系統設計
在服務流程中,服務系統主要分為系統前端和系統后臺,其中系統前臺包括門禁一體機、門鎖、門內開關、后備電源等設備,負責將前端人員身份信息、登記、注銷數據信息和采集到的各種門禁記錄、抓拍圖像等信息回傳到系統后臺處理;門禁出入刷卡開鎖,聯動視頻抓拍,圖像存儲在內存卡或云端。系統后臺主要由視頻門禁服務器、管理平臺服務器、存儲服務器組成,負責將系統前端的身份信息、登記、注銷數據信息上傳到流動人口自助申報系統進行存儲管理,將門禁記錄、抓拍圖像信息上傳到公安部門視頻門禁系統;提供業務管理后臺,管理員可對人員信息登記、門禁授權與出入信息進行管理,對管理員的分級管理;提供維護人員和用戶權限管理。服務系統中主要通過用戶的開門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幫助物業實現對小區居民的管控與更好服務。結合服務設計理念,提供一個針對社區門禁系統的檢測服務平臺,通過該平臺了解進出人員的體溫健康癥狀、進出人員的時間記錄情況、小區的疫情情況等實時信息。
服務系統主要分為設備管理、角色管理、人員管理、卡片管理、記錄查詢、外來人員管理、自動離開登記幾個方面,其中小區門禁的服務系統圖如圖2所示。
圖2 小區門禁的服務系統圖
4、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小區內防疫設施、日常生活便捷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更需要社區服務更加人性化、安全化,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防控病毒的問題,所以設置小區門禁檢測裝置系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通過運用服務設計理念對小區的行車和行人門禁系統進行創新設計,實現了高效、快速、消毒的通行效果,快速完成自行測量體溫、記錄數據、實時消毒、安全距離提醒等功能,避免安全距離產生的交叉感染,從而在減少不必要的接觸距離和在節約大量人力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快速檢測體溫并快速記錄相關進出數據的記錄,從而提升了社區的安全管理效能,也能夠改善車輛輪胎等地攜帶病菌給居民帶來的安全隱患,在社區安全出入方面有較大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郭偉潔,植凱吉,白璃皓等基于身份證和人臉雙重識別技術的智能[ ]禁系統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21,29(2)-222-228.
[2]方華麗,吳晴基于安卓手機App的智能[ ]禁系統設計[J].電子技術,2021,50(1):188-189.
[3]李萌昕基于人臉識別的山東大學[ ]禁系統建設與實現[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20(10):92-94.
[4]崔少軍,苗鵬.兩輪車輛門禁控制裝置的設計[J]電子制作, 2020(8):31-33.
[5]李穎,黃粵.楊少龍智能社區物聯網[ ]禁系統[J].廣東通信技術,2014(1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