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熱度持續升高。由于教育與旅游屬性的分離,導致研學旅行開展過程中存在導師專業程度不夠、利益相關者之間信息傳遞不充分、研學市場的監管體系分離、研學評價系統不完善等問題。從產教融合視角,提出校企合作與高校培養打造專業研學導師隊伍、構建群體間信息循環交流與反饋機制、各部門聯動配合細化各方責任、實施雙主體多層次評價模式等對策,進而推動研學旅行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 : 研學旅行,產教融合;研學導師;監管體系;評價系統;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研學旅行作為一種具有實踐性的教育旅游項目,在我國開始發展起來。2013年起,我國陸續出臺相關文件助推研學旅行發展,特別是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正式將研學旅行納入到中小學生教育教學計劃中。文件明確將研學旅行定義為“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就目前研學旅行的發展狀況來看,研學旅行整個市場熱度高、發展前景好,但也存在“只游不學”、“游大于學”等現象。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與旅游兩者之間的分離,甚至是背離。促進教育與旅游的融合是提升研學旅行質量的必然要求。
產教融合的核心點在于融合,產教融合是產業系統與教育系統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有機整體。研學旅行的產教融合,可以有效實現教育的公益性與旅游的商業性之間的有機融合。本文從產教融合視角,探究研學旅行發展中的問題以及相應對策。
二、產教融合視角下研學旅行存在的問題
。ㄒ唬┭袑W導師專業素質呈現教育與旅游的兩極化。
研學導師作為研學活動的實施者,是連接學生與研學活動的橋梁,在教育理念、安全意識、溝通交流、講解能力等方面都有著更高的要求。我國目前從事研學導師的人員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來自學,F有的教師資源。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研學旅行活動,其特點是教育性強,他們對于學生狀況與性格特征了解得更為清楚,但是他們對于研學旅行資源、研學基地狀況的了解程度仍有欠缺。面對不斷變化的研學活動,他們在講解技巧、研學活動實施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整個過程較為單調。對于在校教師帶領的研學旅行活動,學生在活動本身上面的集中度、專注度不足,造成了學生研學體驗感、滿意度下降。二是旅行社、研學基地的導游資源。由專業導游所帶領的研學活動,其特點是學生的體驗感好,導游有著專業的講解技巧,對研學資源、研學基地狀況了解程度較高,善于運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帶動參與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的關注度。但對于學生年齡、所處年級缺乏了解,難以實現研學旅行的教育性質的要求。導師中專業的研學導師占比較小,現有導師大多只滿足教育與旅游要求中的一個屬性。研學導師在規模與素質上均呈現出了教育屬性與旅游屬性的分離。
。ǘ┭袑W旅行利益相關者信息傳遞不充分。
現階段,我國研學旅行的參與群體主要為中小學生,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要求,每位中小學生都應參與研學旅行活動,研學旅行作為中小學生教育的一部分,活動由學校組織,在研學基地進行學習實踐活動。其中包含學生、學校、家長、研學基地、交通、保險、旅游企業等多方利益相關者。在組織學生進行研學活動時,會出現種種問題甚至是錯誤。例如,由于研學基地資源的有限性,出現一種研學資源為各年級的中小學生服務,在研學活動的課程設計上并未針對學生的年齡、所處年級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出現了研學活動同質性問題;由于學校研學課程設計的欠缺,引發出研學課程與研學資源、研學活動不匹配的現象,導致研學活動成為形式上的“實踐教學”;由于研學活動的非科學性,造成研學活動中學生參與性弱,學生體驗感差,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學科要求,導致研學活動效率低下等問題。諸多現象與問題的核心點在于研學活動在設計與實踐的過程中,研學活動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息傳遞不充分,即以研學基地為代表的旅游企業未能詳細了解學生年齡、所處年級情況,對學生研學需求了解不夠充分;學校方作為組織者,在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未結合研學基地所具有的資源狀況。相關群體間的信息傳遞不充分則進一步反映出研學旅行中旅游產業與教育行業之間的融合不夠充分。
。ㄈ┭袑W旅行中涉及到的監督管理部門相互分離。
研學旅行從最初設計開始到最后的實施,在基礎設施及服務方面,還未形成標準化體系,在市場大力發展的狀況下,低質量的產品服務仍然廣泛流通于市場。如,在學校選擇研學基地或委托相關旅行社時,由于研學基地及旅行社質量上的參差不齊,使得研學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研學課程實踐效果不明顯,而整個過程涉及到了旅行社、學校、研學基地等多方機構,相關群體責任的辨別較為模糊,這加大了行業以及政府監督管理的難度;研學基地或旅行社在帶領學生進行研學活動的過程中,同時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飲等行業,面對不同行業、不同標準以及同行業標準化程度不同,針對學生所提供的設施與服務存在質量差異,而監管部門對于不同行業的監督管理是獨立的,針對中小學生研學市場監督管理仍有所欠缺;研學旅行中,中小學生作為弱勢群體,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而針對研學旅行的安全保障體系、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仍有欠缺。眾多相關者之間責任模糊,使研學旅行市場監督管理難度上升。
(四)研學旅行評價主體、評價內容不全面。
評價系統作為檢測研學活動效果的一種方式,是研學活動的反饋,因而被廣泛運用。目前,研學活動結束后的研學評價逐漸成為研學旅行活動的一部分,但其評價系統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現階段的研學旅行評價主體對象是學生,由學生在活動結束后完成研學活動評價和實踐心得撰寫,但整個評價體系時間節點只存在于活動結束,對于過程中的每一處景觀景點以及內容,并沒有設置相對應的實時評價,使得學生對于研學活動的評價較為片面,學生的問題與感受無法在過程中及時反映,評價系統相對于旅游體驗有滯后性。且學生的評價系統沒有針對性,整個活動涉及到了學校課程設計、研學基地資源配置、活動流程安排、研學導師講解等多方面,而評價系統大多只詢問學生“體驗如何”,并沒有針對性地詢問學生“某一方面體驗如何”,評價內容設置比較泛化,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評價與實際感受的不相符。二是評價系統的主體不夠全面,現存的評價系統主體主要為學生,但參與研學活動的相關群體還包括研學導師、研學相關服務人員,他們對于研學活動的效果也應當具有話語權。在現有評價體系中,缺少了他們的評價內容。評價體系的不完整,教育與旅游方面評價內容的不平衡,影響研學旅行的進一步發展。
三、產教融合視角下研學旅行發展對策
。ㄒ唬┳⒅匦F蠛献髋c高校培養,打造專業研學導師隊伍。
研學導師是一種應用型的綜合性人才,在研學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直接面對研學旅行活動參與主體,即中小學生。研學導師的素質與能力,直接影響著研學效率、效果以及學生的體驗感與學習熱情,并在研學活動最終實施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95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是全面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迫切要求。首先,要解決研學導師專業能力不足、規模數量較小的問題,快速有效的方法是“聯合培養”,對于現有的教師、導游人員進行互補方面的培訓及教育,通過校企合作,加大旅游企業與學校的溝通與協調,構建雙向驅動機制,通過實踐教學來進一步訓練、優化提升研學導師的綜合能力。其次,研學導師這類應用型人才也可以通過高校培養。根據其旅游與教育屬性,高校包括專職類院校在內的學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方面有針對性的設置課程,通過教育類專業與旅游類專業的聯合培養,打造研學導師專業人才隊伍,進而逐步解決研學市場專業導師不充足的問題。此外,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助推研學導師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來培養,對于相關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培養研學導師的群體及機構,給予鼓勵和保障。
。ǘ嫿ㄐ畔⒀h交流與反饋機制,形成科學可持續發展的研學模式。
研學旅行的實踐活動中,研學旅行的各相關主體都是活動組成的一部分,學生是研學旅行主體,學校是組織者,家長是購買者,研學基地是活動實踐的載體,研學活動、課程內容設計則是由學;蜓袑W基地來設計。在此信息不完善的基礎上,所設計的課程活動普遍是片面性的,從產教融合的視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
1、加快相關群體間的信息循環交流速度。
研學活動、課程對于中小學生不同年齡、所處年級有著不同的需求。在設計時,以研學基地資源為基礎,以中小學生課程內容特征為導向,以保障學生安全為原則,以提高中小學生綜合能力為根本。研學基地針對其現有資源進行專業的可行性分析,與學校老師不斷溝通交流,針對學生情況共同開發設計活動安排與課程內容,決策出相對較為完善的幾套方案進行學生評價與效果檢測,注重課程的綜合性與開放性,選擇比較出一種最優的方案。達成相關群體間的協調以及信息的循環交流。為教育與旅游之間的融合發展提供保障,推動研學旅行的發展進程。
2、不斷地更新相關信息以及資源狀況。
處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中,隨著社會進步、學生需求變化、資源逐漸完善、課程要求變動等方面的改變,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設計需要不斷地優化,研學基地在自設資源開發的基礎上,以保護環境的前提下,依據政策、學校、學生的要求,進行資源的重新整合與開發利用,學校老師關注學生課程、心理等方面的變化,與研學基地及時溝通并將進行調整。在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狀況下,以學校為單位,向政府反映研學旅行發展狀況,政府則及時做出統計,對比分析,從宏觀層面對研學旅行市場以及發展方向進行調控。形成一種在學校、學生、研學基地融合的整體與政府之間信息傳遞的反饋機制,使得研學旅行在產教融合與政府反饋的機制下不斷優化提升。
3、逐步形成研學旅行科學發展模式。
主題化的研學模式相較于其他模式更具有科學性,一方面有助于選擇更具有針對性的研學資源,保障資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主題化研學模式所涵蓋的知識內容呈現輻射狀態,由主線引出復線,形成知識的串聯與拓展,使得學生進行更為針對性的知識拓展,研學體驗更為深刻。主題化的研學模式是旅游主題化與教育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代表,它彰顯了在產教融合的模式下研學旅行會有新的發展。
。ㄈ└鞑块T聯動配合細化各方責任,建立健全研學旅行市場監管體系。
針對于研學旅行涉及到的相關群體,首先明確辨析其所在行業,了解其行業標準,結合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明確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各方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及提供設施與服務的標準。在原有的行業監管體制下,由教育與旅游相關監管部門為主導,結合在研學旅行中涉及到的其他行業監管部門,針對研學旅行制定一套有針對性的監督管理體系,包括在研學前期設計、研學中期實踐、研學后期評價在內的完整的監督管理體系。形成原有行業的監督管理與研學市場特定的監督管理雙向管理系統,切實保障研學旅行市場良性循環進行。
實時更新研學旅行市場監管范圍。研學旅行市場處于發展階段,市場活力好,在原有的旅游與教育結合基礎上會強烈吸引其他行業的關群體進入市場。例如,科學技術在研學旅行市場的引進及應用,通過科學技術來解決研學旅行的一些問題,推動研學旅行智能化的發展。市場監管部門則關注于研學旅行市場的變化,對其監管范圍以及標準等進行不斷地更新與優化,為研學旅行實現多元化的產業與教育之間融合做出保障。
。ㄋ模⿲嵤╇p主體多層次評價模式,健全研學旅行評價系統。
建立學生評價與活動相關者評價的雙重系統,學生作為研學旅行的主體,是整個研學活動的對象,因此學生的評價是研學旅行效果好壞最直接的反饋,對于研學旅行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活動相關者評價則是從專業的角度對研學旅行相關內容給出評價與建議。雙重評價系統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于研學旅行的需求,推動研學旅行專業方面的進步。
此外,評價內容要更具有針對性,在學生評價與活動相關者方面各有側重點,在學生評價方面,針對同一年級的學生不同時期的研學活動,評價的側重點在學校課程設計、研學基地資源配置、活動流程安排、研學導師講解等方面要有所區別,在學生年級、年齡、研學主題相同的前提下,通過學生對于不同側重點評價以及整體的研學活動效果評價來對比分析,找出該研學活動、課程設計中有待改善與提升的部分。同時,可以將學生的評價作為衡量產教融合程度的一項指標,進一步推動研學旅行產教融合發展。在活動相關者評價方面,對于相關人員的評價,可以采用相互匿名評價模式,并將評價作為衡量員工工作狀況的一項指標,對于相關機構以及資源的評價,可以從定期詢問、工作匯報中了解相關信息。
綜上,從產教融合視角探究研學旅行的發展,將研學旅行作為一個整體,分析了旅游產業及其他產業與教育行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完善了研學旅行相關要素及資源分配。在政策的推動下,產教融合的發展模式將會推動研學旅行向著科學合理、不斷優化的發展方向進行。
參考文獻
[1]劉俊,周彤昕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研學旅行行業發展的內在張力[J]旅游科學, 2020.34(04).
[2]楊善江產教融合:產業深度轉型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與職業, 2014(33).
[3]陳慧婷研學旅行解說系統構建研究[J]江蘇商論,2017(01).
[4]錢桂敏產教融合視角下構建中藥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J]J安徽醫藥, 2020(06).
[5]殷世東,張旭亞新時代中小學研學旅行:內涵與審思[J]教育研究與實驗。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