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人們逐漸在全面發展方面學生予以了關注,同時,也明確地提出了提升初中音樂教學質量的要求。聲樂教學是最為重要的初中音樂組成部分,能夠使聲樂教學在初中階段得到極大的提升,使學生形成更強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在初中階段通過對聲樂教學的開展,能夠使學生具備更高水平的聲樂素養。針對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師來說,其除了需要掌握各種樂理知識和應用技能外,還需要能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做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等,以此為基礎,能夠促進初中生對聲樂教學的有效內化。本文首先深入地探究和探討了初中階段開展的聲樂教學,然后通過與實際情況的結合,提出有效的聲樂教學開展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 初中;聲樂教學;教學方法;樂理;研究和探討;
在初中階段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聲樂教學,不僅能夠使其做到對唱歌技巧的掌握,并且能夠使學生嗓音更加深厚,正腔,進而能夠通過演唱來對自身的情感加以表達。教師在初中階段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從具體數值方面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深入地了解,并結合其發展潛能,通過對各種教學方式的靈活應用,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此來使其能夠在演唱中有效地融入自身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聲樂,進而促進聲樂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正常開展。
一、初中生聲樂學習的特點
(一)具備學習聲樂的條件
首先,音樂素質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也就是說,需要從節奏感和實際感覺方面,有效地對學生的音樂學習進行充分的感知。其次,需要從基本知識和相關技能方面,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加以了解,當然,通過后天學習也可以做到對此項條件的有效完善。最后,良好的嗓音條件。大部分人認為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嗓子具備良好的天然條件,才能夠學習聲樂,此類觀點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大部分歌唱家在獲得成功前,都需要進行不斷地學習和訓練,以此來有效地塑造天然優美的嗓音[1]。
(二)專業的聲樂認知
站在聲樂認知的角度來說,在實際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對聲樂認知的感覺,還需要對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進行更好的培養,部分學生在學習聲樂知識和聲樂技能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專業的認知,通過對此類學生的有效培養,能夠使其音樂節奏和音準等得到良好的優化和調整。
(三)生理因素影響
初中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也會受到來自自身生理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初中生具有較大的聲音優勢,就能夠為其日后的聲樂學習提供較大的幫助,然而,如果其先天并不具備良好的聲音,例如不具備學習聲樂的嗓音條件,就會產生相反的情況,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發揮自身的其他特長[2]。
二、初中聲樂教學現狀
現代教育在經過長期發展后,逐漸在素質教育方面對學生加強了關注。針對初中階段所開展的教育來說,需要注重培養和挖掘學生的興趣和潛能,促進學生發展的全面性。作為音樂教學內容之一的聲樂教學,不僅對學習者提出了較高的音樂審美要求,并且還對其提出了較高的藝術素養要求。目前,在我國的大多數聲樂教學中,依然采用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導致學生無法對聲樂學習產生興趣,也無法提升聲樂教學的效果。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對個性化的事物十分感興趣,由于不同的學生也有著不同的個人愛好,特長以及成長經歷,因此,對音樂和聲樂的喜愛程度,理解能力也并不相同,聲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延續著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統一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沒有結合學生的特點,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導致學生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潛能和特長。結合目前的實際教學情況來說,聲樂教學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學校并沒有從設備,課程設置以及師資培訓方面,對聲樂教學予以充分的重視和投入,采用機械化的形式來進行整體教學,學生無法做到對聲樂知識的充分掌握,進而也就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
三、聲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初中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能夠實現對美的發現和欣賞。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通過對學生的聲樂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到身心愉悅,并且能夠使其對課堂學習的緊張感和枯燥感得到適當的放松。同時,學生在學習完音樂聲樂知識后,還能夠具備更高的審美能力,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在促進學生對低級趣味加以擺脫的同時,還能夠使其形成更高的思想境界,并且能夠實現對自身思想的進一步升華。學生在進行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實現對自身思維的發散和對抽象事物的想象,還能夠通過音樂學習做到對自身情操的陶冶,進而促進學生對聲樂學習的感悟,此外,還能夠使學生形成更加活躍的思維,并為其提供綜合發展自身各項能力的機會。
四、初中階段提升聲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教授學生正確的變聲期保健知識、發聲原理以及唱歌姿態
教師需要以美的聲音為目標,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對學生的培養,來使其能夠學會欣賞。例如,教師在播放完歌曲《送別》后,可以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這首歌是否好聽,能說出你的理由嗎?”然后,要求學生表達自己在聽完后有怎樣的感受,并對范唱聲音所具有的特點進行總結。然后,讓學生在沒有經過科學發聲指導的情況下,進行一次演唱,比較兩者之間的區別,通過對比學生能夠獲得更加深刻的體會:采用科學的方式發聲唱歌,能夠使聲音更加流暢,并統一高低音,進而唱出更加好聽的歌曲。而不是如學生所想的,采用科學的發聲方式進行歌唱,就會形成單一的美聲效果。學生采用科學的發聲方法進行歌唱,能夠在掌握科學發聲的基礎上,做到對自身呼吸、共鳴以及咬字吐字等一系列方法的掌握,能夠促進歌唱者對人體樂器的完美構造,進而使自身的聲音更加優美,嘹亮以及自然。
想要使學生的姿態正確,就需要讓學生在進行歌唱的同時,自然地端正自己站立的身體和頭部,胸部向前略微張開,雙眼向前方平視,雙肩微微向后舒展,面帶微笑,雙手在身體兩側自然下垂,分開站立兩腳與肩同寬。
(二)激發學生對聲樂知識的學習興趣
自古以來,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人們更傾向于對自身感興趣的事物進行積極的探究。在好奇心的作用下,會從心里產生對新事物的探究需求,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在滿足此類需求后,能夠使其對相關事物產生興趣。學生所從事的活動如果是自身感興趣的,那么就會對活動產生興趣,因此,也就能夠通過活動來促進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心理和行為。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激發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那么,如何才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對榜樣的樹立,或是對優質作品的聆聽,來使其能夠對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愛。例如,聲樂教師可以先進行優美的范唱,以此來打動學生,或是讓學生聆聽殷秀梅以及關牧村等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并讓其了解,此類歌唱家以往所接受的聲音訓練都是長期而又嚴厲的,如此才能夠通過對自身聲音特點的發揮,來唱出如此優美的歌聲[4]。
(三)促進師生間的樂理交流
在對初中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不同的學生所具有的基礎也不同,因此,聲樂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探討,在師生之間通過對樂理互動的提升,來促進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形成,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民主、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聲樂學習。此外,聲樂教師還需要從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歌唱基礎等方面,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深入地了解。明確學生具有哪些優缺點,并且通過與學生實際情況的結合,來對教學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此來使聲樂教學能夠具有更高的質量和效率。例如在練習之前需要先打開嗓子,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字母“yi”來進行開嗓,首先需要教師進行一遍示范,然后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的琴聲伴奏將“yi”往上提,直到繼續上升為止,接著開始降音,直到無法繼續下降為止,以此來使學生能夠做到對自身嗓音的充分擴展。需要關注的是這一過程較為漫長,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進行準確地詳細地了解,并通過與其個人情況的結合,來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聲樂訓練[5]。
(四)提供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
在初中階段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在回答此類問題時,聲樂教師的態度首先需要擺正,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予以尊重,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認真地聆聽,并進行積極地思考,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教師給學生的回答可以沒有標準,以此來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認知、理解和想象,來對問題加以認識和了解,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學習聲樂知識。此外,聲樂教師還需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來對自身以及學生進行評價,在課后通過反思,來對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尋找,進而通過對評價的提升來對學生的缺點加以指正,并且還能夠對教師起到促進作用,使其能夠通過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專業技術,來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聲樂教學[6]。
五、結束語
針對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師來說,其除了需要掌握各種樂理知識和應用技能外,還需要能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做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此為基礎,能夠促進初中生對聲樂教學的有效內化,以此為基礎,能夠促進初中生對聲樂教學的有效內化。
參考文獻
[1]王文勇.初中音樂教學中聲樂教學的策略研究[J].贏未來, 2018,(008);243.
[2]馬振磊.樂于聆聽趣味教學一淺談聲 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探究[J].祖國,2018,(23).
[3]孫小芬.初中音樂課堂中聲樂教學的實踐策略[J].北方音樂, 2015,35(021):123.
[4]陳新聲樂教學中幾種教學方法模式[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4):185-186.
[5]康洪生.對初中階段音樂教育中聲樂教學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 2010.(03):110-111.
[6]李曉暉中小學生聲樂與合唱教學問題的探究與解決[J].考試(教研版),2012.(02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