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07年新會計準則首次推出之后,我國市場中企業的財務、稅務內外環境逐漸發生變化,隨著2007-2019年新會計準則的變更文件的不斷推出,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范圍、工作內容、財務工具、財務規范等不斷發生變化,此時如何協調企業內部的財務與稅收工作,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文簡要分析了新會計準則之下財務會計和稅收差異的影響,對財務會計和稅收的協調發展理念、新會計準則下的財務與稅收協調發展對策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 : 新會計準則;財務;稅收;協調;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財務與稅收是兩項完全不同的工作,在企業經營中的定位、工作目的、規范及制度各有不同。新會計準則不斷變更之后,企業內部的稅收與財務之間的差異愈發明顯,這一現象也引起了社會企業、財務會計領域人士的重點關注,如何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促使其在企業中協調發展,共同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助力,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向[1]。立足現階段企業財務與稅收工作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隨著《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3號》文件的執行,企業自身的納稅征稅成本提高,財務活動中的涉稅風險增加。這就需要進一步研究新會計準則內容,把握最新的政策動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財務與稅收方案。
一、財務會計和稅收差異的影響
根據我國財務部印發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3號》通知文件內容要求,為了貫徹落實實施新會計準則,解決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實現企業會計準則持續趨同與等效。其中“12號文件”主要變更內容為債務重組,為了應對這一政策實施引起的企業內部稅務工作變化、企業所得稅申報需要進行更多納稅調整等情況,財政部會計司在2020年4月發布了新債務重組準則應用指南,進一步輔助規范企業所得稅繳納工作。“13號文件”的變更內容主要為第二章《資產》、第五章《收入、費用和利潤》等內容進行調整。這一變更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其財務工作變化為:(1)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拆分;(2)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3)“使用權資產”“租賃負債”等項目的新增;诖朔N背景,對企業內部財務與稅收工作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新會計準則的提出與執行對二者產生一定影響,具體體現如下。
(一)納稅、征稅的成本費用提升
新會計準則之下,財務與稅收工作之間的差異愈發明顯,這一差異也間接促使企業的納稅、征稅工作成本費用增加。在實際納稅征稅過程中,企業需要接受稅收管理部門的監督與指導,企業工作人員要在監督之下認真整理納稅資料,按照規范對這些資料進行搜集與保存,保證納稅資料的準確性、真實性與可用性。這一過程會增加企業納稅工作的投入成本,從而提升納稅征稅成本費用。從企業角度來看,新會計準則的提出與有關納稅規范要求是不同的,這就需要企業工作人員根據不同的制度與要求完成工作,需要根據不同的要求分別進行計算、核算工作,無形中加大了企業工作量,從而造成納稅、征稅成本費用的增加[2]。
(二)財務會計和稅收提升涉稅風險
根據上述新會計準則的更新內容可以看出,在這些文件執行之后,企業內部財務環境會發生較大的改變,企業財務與稅收工作之間的差距逐漸拉開。這種情況之下,企業作為納稅人,所受到的稅收主管部門的監督力度也會不斷加大,企業稅務工作中的資料搜集與整理全過程都會被嚴格監督,這是為了避免企業資政策執行的過程中投機取巧出現偷稅、漏稅的行為。強力的監督是由于在一些非主觀因素影響之下,稅收部門對企業稅務工作的行為產生一些誤解,認為企業存在非法避稅的情況,在極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涉稅風險。
(三)財務會計和稅收為逃稅舞弊創造機會
在新會計準則的設施過程中,“準則”內容與稅法部分內容存在差異,這些差異的存在促使部分企業利用手段尋找漏稅的漏洞,因此大獎利潤降解、降低應交稅額的目的。在實際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稅務與財務的協調,既要科學合理避稅,維護企業合法利益;也要認真執行有關部門規定,合規合法完成企業財務與稅收工作,為我國市場的規范做出一份貢獻。
二、財務會計和稅收的協調發展
新會計準則之下,企業要想更好的處理財務工作與稅收之間的關系,就要加強對這兩項工作的協調。
一方面,加強個體與體系的融合。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愈發復雜,需要具體有效的規范與制度給予指導;而現行的稅收制度、大部分的新會計準則內容雖然涵蓋了較多領域,涉獵廣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體系的正常運行,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缺失的情況,無法充分滿足所有的個體特情況。此時需要將個體與體系相融合,將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案例融入現行大的規范體系中,以此保證企業稅務與政府稅收工作的協調。還需要加強企業自身財務與稅收工作的協調,綜合考慮企業財務會計體系、稅收體系的相似性與差異,認真研究這一差異,明確不同差異的具體情況,保證這些差異的協調有據可依,從而避免出現由于個體特殊性而出現隨機協調的情況。
另一方面,強調財務與稅收相協調的有效性,F行稅務制度的嚴格執行是保證我國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基礎。嚴格落實各項制度,能夠進一步提升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實時性與完整性,促使信息的使用者能夠借助信息更精準的了解企業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納稅情況。因此,在企業財務與稅收相協調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有效性、公正性原則,客觀了解財務與稅收直降的不同之處,要加強對這二者工作中人為因素的控制,避免由于人員原因導致二者差距增大,維護協調工作的合理性。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針對存在的差異制定“差別項目”的運行機制,提出具體可行的工作流程、規章制度、要求規范等,明確自身的財務工作標準與納稅義務,從而更好地推進企業的財務與稅收工作[3]。
三、新會計準則下的財務與稅收協調發展對策
。ㄒ唬┘訌妼π聲嫓蕜t及有關政策的把握
新會計準則之下要想更好的實現財務與稅收協調發展,就要加強對有關政策、規范的把握,及時了解政策變動及發展趨向,第一時間制定應對策略,優化企業的財務、稅收各項工作體系。立足當前背景,就現階段執行的稅收政策、會計準則而言,稅收工作具有明顯的單一性,而財務會計工作可選擇的模式較多。這種情況促使財務與稅收之間的差異愈發明顯,二者之間的矛盾增多,比如:稅務項目不斷增多與復雜化,稅收成本大幅度提升等。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一情況,建議企業要加強對各項政策、文件變更的關注,及時了解政策引起的財務與稅收工作差異變化,從效率、成本等角度進行分析,合理調整財務工作范圍,避免出現由于大范圍變動引起的稅收成本增加。
。ǘ┮罁聹蕜t科學革新財務與稅收方案
新會計準則之下要想更好的實現財務與稅收協調發展,就要科學處理財務與稅收之間的關系,根據準則內容的變化適當革新企業的財務工作方案與稅收方案,促使這兩項工作的方案具有更大的協調空間。在今后的工作中,企業工作人員需要積極采用科學手段促使財務工作配合稅收,還需要適當優化內部稅收工作流程與要求,保證財務與稅收工作更加協調。在具體過程中,需要首先分析二者產生差異的原因,根據企業財務與稅收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方案,解決企業以往存在的財務問題、稅收工作風險。另外,在新會計制度實施的過程中,企業一定要結合新準則內容分析對財務、稅收工作的影響,羅列出各項影響條例,提出企業稅收工作人員與財務主管人員之間的聯系機制,從而促使財務與稅務協調發展。
。ㄈ┍WC滿足稅收政策基礎上差異執行新會計準則
新會計準則之下要想更好的實現財務與稅收協調發展,建議要能夠保證企業工作滿足各項準則與政策的要求,同時也要符合企業的日常管理需要。在實際過程中,建議財務工作人員為企業決策者、信息使用者提供精準、可靠、完整的財務信息,嚴格控制各項財務工作過程,保證體現財務的內控職能。在企業日常核算工作中,需要加強核算力度,保證核算明細的清晰完整,依照會計準則對稅收有關的經營活動項目進行處理,在賬目中明確標記稅收與財務之間的差異情況,以便于更順利的通過納稅征收審核、稅收申報。此外,建議企業要根據自身所處行業不同、經營性質不同有選擇性的執行新會計準則,比如: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不會涉及股票發行的事宜,因此針對這一部分會計細膩,只需要滿足于納稅需求就可以。而上市公司本身規模較大,具有較強的公眾性,需要強制性依照準則要求,根據財務報告、會計計量手段等不同的方法,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與精準性,以便于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提供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會計準則之下,企業財務與稅務工作同時面臨挑戰,需要工作人員主動面對這一挑戰,正確認識到目前企業內部財務與稅務工作的不足與問題,分析準則變更執行之后可能產生的問題與隱患,提出解決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精準把握新會計準則及其政策變動,也要制定科學的稅務與財務工作規劃,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同時要在滿足政策的基礎上執行準則,有選擇的執行新會計準則,提高財務與稅務工作效率,規避風險隱患,為企業的健康長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靜探討新會計準則收入的確認與相關稅法的協調[J].營銷界,2021(29).
[2]陳波新會計準則下的財務與稅收協調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0(15).
[3]任振強新會計準則下的財務與稅收協調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