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現代社會更加重視團隊建設。本文在分析團隊基本要素、類型及利弊的基礎上,就如何建立一支優秀團隊進行了有益探討。 團隊建設,是一種組織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團隊建設的基礎和前提,在于厘清團隊的相關理論問題,明晰團隊建設的邏輯思路。下面為大家提供有關團隊建設的6篇文章供大家閱讀。
論文范文一
題目:小組合作在班級團隊建設中的作用
優秀的團隊對個人成長有促進作用。在本科生這樣的群體中建立科研、就業創業團隊以及學生社團組織,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也實現了高校對學生的目標化培養。以下是我們整理的團隊建設論文,希望對你有用。
摘要: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班級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是正常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須要重視班級建設。素質教育下的班級建設應該充分發揮每一名學生的作用,使學生們都能夠在班級發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開展小組合作模式的班級建設方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熱情,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班級建設;途徑
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班級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是正常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須要重視班級建設。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一般是班主任+班干部的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班主任是工作的核心,班干部是具體工作的落實者,他們各司其職來開展日常工作,基本上能夠做到合理、有序。但是,在這種模式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是廣大非班干部的學生在班級建設中的作用很難發揮,特別是一些熱心班級工作的學生可能會覺得無用武之地,甚至一部分學生會認為班級工作就是教師和班干部的事兒,和自己關系不大,對于班級事務越來越淡漠。
班級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主陣地,學生們在班級中應該是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煉的,特別是新課改下的教育教學目標更加強調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應該是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參與、鍛煉的平臺,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來投入到班級建設工作中來,既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各方面的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培養集體榮譽感,進而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就目前來看,小組合作模式是在班級團隊建設上應用最為普遍和較為有效的一種管理模式。小組合作最初在合作學習中應用且取得不錯效果的,后來很多教師把它逐漸也應用到班級管理工作中,通過小組這一基本單位來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來,既能夠在班級工作中鍛煉自己,也能夠為班級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樣不僅僅解決了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的不足,還能夠在小組合作模式下把個體的發展、小集體的智慧與大集體的進步有機結合起來,推動了班級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也使學生們得到鍛煉,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
那么,小組合作模式在班級團隊建設中起了哪些作用呢?我結合自己的教育管理實踐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認識。
一、落實了新課改的要求,體現了公平教育的原則。
新課改下的學校教育,要求要使學生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體,既要關注學生學習上的進步,更要關注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班級管理工作雖然都是一件件小事,但是是非常能夠鍛煉一個人的,在小組合作模式下開展班級工作,能夠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使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在活動和管理中受到應有的鍛煉,這也符合當前教育所提倡的公平教育的原則和理念,體現了教育公平的原則。
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現代教育提倡的知識、技能和思想認知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在小組合作模式下開展班級建設工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
在小組合作模式下,每一名學生在小組擔任班級某一項或者某些工作的過程中,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是小組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各司其職參與到班級事務中來,既要對小組負責,更要對班級負責,自己工作要服務于小組和班級工作,需要與小組成員密切配合,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這樣在整個工作開展過程中,學生既意識到了工作需要大家協調和密切合作,也在工作過程中鍛煉了他們溝通和交流的能力,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很多情況下班主任經常因為班級紛雜的事物而感覺到焦頭爛額,總是覺得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每天有干不完的工作。
導致這種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們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真正有效的管理不是在教師督促下學生知道怎樣做,而是在教師不在的情況下學生也清楚怎樣做才是有效的管理,才是教師真正的解放。
在小組合作模式下,我們把班級事務的管理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的、具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其中肯定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學生們會在問題中反思方法和自身不足,這樣不僅僅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現實了自我教育,這樣就能使學生換位思考,意識到作為班級一員管好自己的重要性,這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幫助,也會大大地減輕教師在管理上的負擔。
。ㄈ┯欣谂囵B學生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在小組合作模式的班級建設中,每一個小組都在參與班級管理,同時也在和其他小組進行競爭,合作小組的建立促進了小組內和小組間的競爭,競爭內容的多樣化,使學生一直處于競爭的環境中,不敢松懈,又樂于進取,能更努力地改變自我,盡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為小組爭光;在競爭中,同組學生也會時常督促幫助本組成員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或其它工作。
在競爭的壓力下,小組全體成員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在總體上促進了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
(四)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所以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改下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在小組合作模式下,小組合作班級管理,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為了實現小組及班級的目標,每一個成員每一個小組必然會盡心盡力、通力合作。
同時,每一個小組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好,這樣就容易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競爭與合作中,每一個個體都得到了鍛煉,豐富了知識,增長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發展。
(五)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班級管理,強調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每一個成員每一個小組都能為實現小組及班級的目標,盡心盡力、同心同德、通力合作、發揮特長、形成合力。
在這種良性的競爭與合作中,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學會合作、學會管理、學會學習、學會競爭、學會自勵,得到全面發展。
總之,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了管理、學習主體的平等性,能強化群體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參與管理的熱情,并能在自主管理中增強學生自我約束意識,能更好地挖掘自我潛能,能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管理、學會學習、學會競爭、學會自勵,真正做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建國。初中班級小組合作管理模式的實踐與反思---以大連開發區第二中學為例[D].遼寧師范大學,2011.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2017年11月第33期學周刊LEARNINGWEEKLY教學動態Nov.2017Vol.33
論文范文二
題目: 團隊建設中“90后”的管理困境與應對策略
摘要:在當前社會的人力資源構成中, 最受矚目的當數正逐漸步入職場的“90后”。他們思路新穎、行動果斷、綜合素質能力高、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 但也正是這一系列在各個層面上超越了前幾代人的優勢和特點, 使得他們給組織的團隊建設和管理帶來了困擾。如何解決團隊建設中“90后”的管理困境, 是推動組織發展、保持經濟增長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90后”群體的特質分析
隨著“90后”這一代人開始步入職場, 組織的團隊建設和“90后”個人之間的問題逐漸開始顯現。要解決“90后”在團隊建設中的管理困境, 就必須對這一代人的特質進行分析, 從而找到問題的突破口。
物質生活豐富, 欠缺吃苦耐勞精神。當下的“90后”多為獨生子女, 家庭結構呈現“421式” (4個老人、2個父母、1個孩子) , 顯而易見, 家庭可謂把主要資源都集中于“90后”一人身上, 加之其又處在改革開放的黃金時代, 生活上有充足的物質保障, 大多數無須為吃穿住行的開銷擔憂, 從而吃苦耐勞的精神與其父母輩相比較欠缺。
學歷層次普遍較高, 不愿從事基層事務。一方面生活的富足讓“90后”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業上, 加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突飛猛進, 優質的教育軟硬件條件使“90后”在知識層面上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但同時問題也較為突出。在獲得高學歷的學習過程中只專注于知識信息的攝入, 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和能力, 時常導致“90后”高分低能的現象。另一方面, “90后”擁有高學歷后, 對于基層事務、簡單的日常工作會產生大材小用的心理感覺, 不愿意接觸一線的實際操作工作, 但不從基層事務做起又缺乏繼續發展所需的工作經驗, 對其未來職務的升遷產生影響。因此, 普遍擁有高學歷的“后”群體易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個性鮮明, 價值觀新銳, 偏向以自我為中心。在接受高質量的課堂教育之外, “90后”還能通過互聯網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這給他們帶來了更多不同于往常的思想見解, 促使他們形成新銳的價值觀和鮮明的個性。加上“90后”多為獨生子女, 這就極易使其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從團隊視角來看, 任何團隊活動的參與者都有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傾向, 無行為主體的團隊利益是不存在的, 多表現為向利于自己的方面靠攏, 即表現出利己主義和“小集團”的特點, 在團隊建設中易產生“搭便車”效應和“小集團”現象, 有偏離團隊的趨勢和行為, 例如有較強的個人主義、過度趨利性等。以上這些特點往往與團隊建設所需要的“舍小家為大家”的觀念相違背, 這也時常成為“90后”員工和團隊之間發生沖突的導火索, 影響整個團隊的穩定, 給團隊建設帶來阻礙。
熱衷于新事物, 耐心和責任感欠缺。在當下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背景下, 年輕的“90后”熱情高漲, 親身參與并體驗了層出不窮的創新成果, 極大地提升了其對新事物的熱衷程度。再加上“90后”的成長過程也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 這些都使得“90后”接觸到的新興事物層出不窮, 使其極易產生喜新厭舊、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久而久之, 形成缺乏耐心和毅力的性格。與此同時, “90后”長期無生活負擔的狀態給他們在進入職場初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抗壓能力較弱、遇事易退縮、責任感缺失等。
二、團隊建設和“90后”員工個體之間的差異
團隊建設不僅僅是把個人的智慧和能力簡單相加即可,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質和要求。這就使得團隊建設與“90后”員工個體之間產生了一些差異。
團隊建設和“90后”員工性格的差異。團隊建設需要團隊中每個成員都聽從上級指揮, 相互之間協調完成任務, 從而實現職場所設置的既定目標。由于“90后”大多養成了獨立性較強的性格, 倘若要其完全服從團隊的需求, 摒棄個人性格, 則會打擊其剛進入職場的積極性, 甚至會使其產生厭惡情緒, 嚴重者還可能導致其辭職或者產生報復心態;如果放任其個性張揚, 或許其能夠完成甚至超額完成團隊分配的任務, 但會使其產生個人強于集體的潛意識, 增加在日后的團隊建設中對其管理的不確定性。
團隊建設和“90后”員工個體需求的差異。團隊建設需要每個成員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合力實現團隊的目標。前幾代人大都經歷了艱苦的年代, 繼承了集體先于個人的傳統理念, 始終把團隊需求放在個人需求前, 但習慣了豐富的物質生活的“90后”未曾體驗過前輩的艱苦, 他們的集體精神較長輩相對欠缺, 對團隊意識的理解更是不足, 導致其個人需求遠超過了父輩, 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職業發展中, 最基本的工資等保健因素已經難以滿足“90后”員工的需求, 激勵因素成為這一代人更為重視的因素, 例如更豐厚的薪酬所帶來的高品質生活、完善的福利體系、被尊重的社會地位以及個人與團隊文化相一致等。
團隊建設和“90后”員工個人目標的差異。團隊是為實現某個目標而組成的利益團體, 該目標是團隊內所有個體目標的交集。“90后”大都個性迥異, 加上剛進入職場不久, 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意識和能力, 在團隊中雖然各司其職, 但往往個人目標意識較強, 他們不像前幾代人那樣滿足于團隊賦予的工作和職責, 更傾向于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目標考慮, 這就在團隊和個人之間造成了分歧, 加大了團隊對個人的管理難度, 嚴重者會在團隊中出現幾個“90后”員工形成的“小集團”。與實現團隊的總收益相比, “小集團”在所付出的總成本更小的情況下, 更快地實現個人的目標, 從而更加強化了“90后”組成“小集團”的傾向, 給團隊建設帶來更大的阻力。
三、團隊建設中對“90后”的管理策略
處理好團隊建設中“90后”個體與團隊之間的問題, 對于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 從“90后”的普遍特質和團隊建設需求的共同點出發, 我們可以從他們之間的交集找到團隊對“90后”的管理策略。
使團隊扁平化, 加強“90后”的團隊內部交流。在以往的科層制管理體系中, 管理層人數眾多, 導致團隊整體效率低下, 因此, 可以減少團隊中的管理層級, 使團隊扁平化。這樣不僅能夠使得整個團隊在結構上更加明晰, 提高工作效率, 還能去除不必要的管理層, 給“90后”員工提供簡化的工作程序, 使其擺脫傳統科層制的束縛, 發揮出其作為新一代員工的優勢。此外, 人際互動更多的是依靠非正式場合來完成, 減少管理層級能拉近團隊中“90后”和領導者之間的距離, 增加雙方情感交流的機會, 而“90后”又是比較注重非正式場合交流的一代人, 這一舉措完全符合其行為傾向。
投其所好, 樹立“90后”的先進典型標桿。對新進團隊的“90后”進行培訓和考核, 從中篩選出相對成熟、有領導潛力者作為其他“90后”員工的榜樣。給個性鮮明的“90后”樹立標桿, 有利于“90后”員工提升個人向團隊建設看齊的意識, 在思想和行動上主動向團隊靠攏、與團隊契合, 讓團隊建設意識滲透到每個員工的思想里, 讓“90后”員工把他們擁有的新銳思想和學識能力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出來, 讓“90后”在團隊建設中體現出其作為新一代員工的能力特點和價值所在。
團隊競賽, 培養“90后”的團隊爭先意識。團隊競賽是指通過制定科學的競賽制度, 讓團隊在競賽中凝聚團隊意識、匯聚團隊成員能力、增強團隊成員間協作的競賽方式。從個人角度而言, 團隊競賽制意味著優勝劣汰, 能夠給“90后”員工帶來正向激勵, 讓身處團隊中的他們有充分發揮個人能力的平臺, 進而調動其積極性, 讓其得到團隊的認可, 充分滿足其受人尊重的需要。與此同時, 在團隊之間開展競賽。團隊之間的競賽要求團隊的完整性, 否則, 殘缺的團隊與其他完整的團隊競賽, 就會不戰而敗。為了能夠形成團隊, 每個“90后”都必須為了整個團隊的目標而相應地舍棄部分個人利益。同時, “90后”作為團隊的一員, 為了團隊獲勝, 其勢必把個人榮譽放在團隊榮譽之后, 因為只有團隊獲勝時, 作為其中的個人才能獲得榮譽;否則, 當團隊失敗時, 個人能力再出眾也無法改變既定的失敗現實, 甚至當團隊中某個個人發揮失常而導致團隊整體失敗時, 整個團隊都會對發揮失常者加以排擠, 這就迫使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緊密地和團隊保持一致。這樣的團隊競賽制能夠充分提高團隊中“90后”成員的凝聚力, 逐漸改變其個人大于團隊、脫離團隊、“小集團”的思想觀念, 從而有利于團隊建設中對“90后”的管理及團隊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