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墨子的節用思想是中國思想史上一筆無形財富,它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發,針對性地提出了各種具體要求。并與古代圣王作比較,闡明了“儉節則昌,淫佚則亡”的治國主張。當今社會,各種鋪張浪費的現象隨處可見,反對浪費,崇尚節儉仍然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熱點議題。墨子的節用思想蘊含的厲行節儉無論對修身、持家還是治國,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關鍵詞 : 墨子;節用思想;現實意義;
墨子(約前480—前400年),名翟,魯國人。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兵荒馬亂的春秋戰國時代,墨家學說的影響不容忽視,曾一度與儒家學說平起平坐。漢朝班固曾評價墨子為:“圣孔席不暖,墨突不黔。”《韓非子·顯學》論墨家曰:“世之顯學,儒墨也。”可見墨子及其墨家學說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可謂深遠。
一、墨子節用思想的產生原因
墨子生于大動蕩大變革的春秋戰國時期,最為顯著的是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社會財富度積累速度加快。其次,“工商食官”的現象被打破,農業和手工業快速發展,與市場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社會進一步繁榮。但與此同時,統治者熱衷于攻城略地,上層貴族生活極端奢靡,沉重的苛捐雜稅致使下層民眾苦不堪言。
墨子出身于社會底層,從小生活艱辛,他目睹了戰爭給下層民眾帶來的慘重災難,對當時王公貴族奢侈的生活方式感到無比的悲憤。他秉持著“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原則,提出了“節用”主張。墨子認為,一切的財物資源要最大限度地做到物盡其用。能否做到節用,是關系到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二、墨子節用思想的主要內涵
。ㄒ唬┓椀墓δ芎鸵。
面對當時統治者在穿衣上過分追求光鮮亮麗的現象,墨子非常無奈。他斥責統治者為了服飾之美,不惜搶奪老百姓的衣食之資,耗盡了錢財用盡了民力,這種勞民傷財的行為必將會導致國家動亂。因而指出“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衣服不可不節。”
“其為衣裘何以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認為,衣服的功能主要是冬天能夠抵御寒冷,夏天能夠抵御酷暑。因此穿衣之道做到冬天可以增加溫暖,夏天可以增加清爽就足夠了。“冬服紺緅之衣,輕且暖,夏服絺绤之衣,輕且凊,則止。”指出了穿衣的基本法則為冬天穿藍青色的服飾,既輕便又溫暖;夏天穿葛服或者粗麻布的衣服,既輕便又清爽,這樣就足夠了。“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以此告誡,在服飾上盡可能地做到節儉。
(二)飲食的功能和要求。
對于當時統治者奢靡的飲食現象,墨子深感痛恨。在當時無論是大國之君還是小國之君生活都極度奢靡,飲食浪費現象極其夸張,各國王公貴族也紛紛效仿,如此國家動蕩不可避免。因而指出,“君實欲天下治而惡其亂,當為食飲不可不節。”
“古者圣王制為飲食之法,曰:“足以充虛繼氣,強股肱,耳目聰明,則止。”墨子認為,飲食的功能只要能夠充饑補氣,強壯手腳,耳聰目明就可以了。“不極五味之調、芬香之和,不致遠國珍怪異物。”也就是說,不必要追求五味之調、芬香之和以及珍怪異物,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所需就足夠了,超越了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強體養腹而已矣。”指出了飲食的節用法則,只要能夠補氣益虛、強身腹就行了,如此才能國泰民安。
。ㄈ┚幼〉墓δ芎鸵。
對于統治者為了建造富麗堂皇的宮室而勞師動眾的現象,墨子深感悲痛。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建造華麗的宮室,向百姓橫征暴斂,各王公貴族也左右象之。如遇上兇年饑歲,國家則會因為錢財不足最終無法應對。因此指出,“君欲實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
“其為宮室何以為?冬以圉風寒,夏以圉暑雨。”墨子認為宮室的功能主要是冬天能夠抵擋冷風和寒冷,夏天能夠抵擋炎熱和雨水,如此就足夠了。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御風寒,上可以御雪霜雨露,其中蠲潔,可以祭祀,宮墻足以為男女之別,則止。”也就是說,房屋四邊可以抵擋大風嚴寒,屋頂可以抵擋雪霜雨露,室內保持干凈清潔,可以祭祀,壁墻可以使男女分別居住就足矣。“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因此在建造房屋上要做到節儉。
(四)交通的功能和要求。
對于統治者過度追求舟車華麗的現象,墨子亦深感悲憤。墨子指責統治者為了使舟車奢華靚麗,肆意掠奪百姓的財物,并指使他們放棄農作日夜裝飾舟車,致使民眾饑寒交迫,不得已去做奸邪之事,因而國家動亂在所難免。因此指出,“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舟車不可不節。”
“其為舟車何?車以行陵陸,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墨子認為舟車的功能主要是,車用來行陸地,船用來行水道,如此來連通四方的利益。墨子指出舟車的節用法則為,“加輕以利者,則止。不加者,去之。”也就是說,如果能促使舟車輕快便利的,就增益它;如果不能增加這些功能的,就去掉它。更直接指出舟車要一視同仁,做到節儉。即便是上面的三公、諸侯到了,船槳也不需要更換,掌渡人也不需要增加裝飾。
三、墨子節用思想的現實意義
墨子的節用思想體現了民用民利、倡導節儉的消費經濟觀,對個人、家庭、國家、社會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ㄒ唬﹤人養德方面。
左丘明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優良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勤儉節約有利于激發艱苦奮斗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據《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有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這些數字多么觸人驚心、令人發指。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存在嚴重的糧食缺乏問題,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正在面臨著饑餓問題,這是一個不能回避、亟需解決的問題。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應該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為節約糧食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勤儉節約不是一個口號,作為新時代的主人,我們應自覺摒棄鋪張浪費的現象,時時刻刻把它落到實處,自覺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品德。
。ǘ┘彝コ旨曳矫。
曾國藩家訓中有句話說:“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可見,勤儉節約影響方方面面。對一個家庭來說,勤儉節約是一個家庭的保家本,更是一個家族永續的生存之道。
勤儉節約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晚清一品大員曾國藩,一生勤儉節約。在持家方面,他一直告誡家人生活要儉樸。他曾經到京城看到很多世家子弟生活極度奢靡,揮霍無度,便不再讓家人來京居住。“家儉則興,人勤則;能勤能儉,永不貧賤。”一直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確實如此,一個家庭懂得如何持家至關重要。良好的家庭一定是懂得合理消費,節用有度的。很多家庭由繁榮走向衰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生活過于奢侈、無節制。由此可見,勤儉節約對一個家庭的走向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三)國家治理方面。
李商隱有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古代因奢靡導致國破家亡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商紂王因為窮奢極欲,最終斷送了商湯的江山;秦始皇因為揮霍無度,最終導致國家衰亡;隋煬帝極盡奢靡,最終國破人亡。他們的故事無一不告訴我們,勤儉治國有助于國家長治久安。
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生于一個沒落世家,他對底層民眾的疾苦生活十分了解,于是決心要改變這個社會。后來“黃袍加身”,成了宋朝的開國之君。趙匡胤當上皇帝后可以說天下財富任其享受,可是他依然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并且時常教育子女,要朝廷官員要講節儉。后來在短短的幾十年里,宋太祖因為勤儉治國,最終建立起了穩定的政權。長久以來,勤儉節約都是衡量能否能夠成功立業、守業、成大業的重要標志。在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也只有保持勤儉節約,才能使國家永葆生命力。
。ㄋ模┥鐣l展方面。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能源資源嚴重短缺,已經逐漸成了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墨子的節用思想倡導自然資源的合理應用,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初步思想。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資源人均少、利用效率不高,一些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普遍偏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由此可見,我國能源資源存在自身短缺的問題。21世紀,隨著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能源資源進入了大量消耗的階段,這進一步導致了我國能源資源的嚴重短缺。因此,推動資源的全面節約以及倡導綠色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一方面,必須推動能源資源的全面節約。減少社會上資源的消耗量,保障資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必須倡導綠色發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大力發展低消耗,低污染的產品,保障能源資源的綠色發展。
綜上所述,墨子的節用思想是針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敗壞、國家的貧困、人民生活的困苦提出來的。雖然沒有得到上層貴族的廣泛認可,但是對當時的社會發展有明顯的進步意義。在今天,墨子的節用思想在很多方面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墨子的節用思想依然值得現代人去挖掘,從中借鑒其思想的精髓部分,使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越走越平穩。
參考文獻
[1]孫詒讓撰孫啟治點校子間詁[M].北京:中華書局2001.
[2]郝思斯成由勤儉敗由著[N].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08-14(007).
[3]趙亞興曾國藩的教子之道[J] .黨的生活(黑龍江),2011,(10):56.
[4]紀媛萍反對食品浪費保障糧食安全[J].農經,2021,(05):10-15.
[5]杜飛輪,杜秦川未來30年我國資源環境趨勢及促進綠色發展的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理論版),2018.(0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