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采用查閱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資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2011—2020近十年田徑運動損傷相關研究現狀進行分類整理,得出論文主題框架,然而針對田徑運動運動中出現的運動損傷情況、如何防治、處理措施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為后人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 田徑運動,運動損傷,文獻綜述,
Abstract: This article classifies and sorts out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rack and field injuri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from 2011 to 2020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and data analysis method to get the theme framework of the paper. Then it analyzes the sports injuries in track and field and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Meanwhile,it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Keyword: track and field; sports injury: literature review;
前言
近年來,在現代化的競技運動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同程度運動損傷,人們對運動員的運動損傷情況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運動員傷病的問題也受到不少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體育運動中的各類各項運動損傷問題的相關研究也在與日俱增。當然,在田徑運動損傷方面的相關研究也是如此。在前人的運動損傷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存在著對運動損傷性質的研究,當運動員在出現運動損傷時,存在一定的內外部因素,簡單來說就是運動員自身本體的原因和本體以外的外界其他因素,通過對運動損傷相關問題的綜合調查分析研究,可以使運動員在進行運動訓練是在最大程度地避免運動傷害以及在發生運動損傷后的身體恢復。隨著田徑運動的不斷發展,運動員的運動競賽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的同時,也所帶來的運動損傷的升級,由于自身和教練對運動損傷的不夠重視,特別是在許多比賽前和比賽中或者是比賽后,不少優秀的運動員因傷病失去了比賽的機會。我們都知道,在運動水平影響的因素中,運動損傷是重要原因之一,它不僅影響了正常訓練的系統性,還影響了訓練水平和運動成績的提高,甚至一些優秀的運動員過早地終止了自己的運動生涯。所以為推動田徑運動的發展,就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找出運動損傷相關的更多的規律性因素,為其他相關信研究提供依據。
1 、研究方法及對象
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資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過查閱中國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選中文獻檢索,期刊年限從2011年到2020年,來源別類全部期刊,輸入內容檢索條件:關鍵詞:“田徑運動損傷”共檢索文獻136篇。與此同時,在相關期刊網查及瀏覽器查找相關信息,書籍等資料。為本研究對象打好基礎,將收集好的文獻資料分別進行分類、綜合、歸納與分析,對于田徑運動損傷論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研究。
2、 結果與分析
2.1 、文獻變化趨勢分析
通過輸入內容檢索條件:篇名:“田徑運動損傷”共檢索文獻136篇。以2011年到2020年為年限,由表1和圖1可知,文獻量出現最多的是2013年占總文獻的15.4%,其次是2012年占總文獻的14.4%,再次是2017年占總文獻的11.7%,同時也發現在2020年出現了3篇的現狀,出現3篇原因可能是2020年出現全國公共衛生事件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2020東京奧運會的推遲等原因相關。文獻的數量可以作為了解近幾年相關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情況及發展階段的一個參考標志。2008年北京奧運會,亞洲飛人劉翔因跟腱傷復發中途退賽的一年,這個時期關于田徑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的研究中斷。但在2010年全民健身研討會與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期,文獻量出現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同樣發現在里約奧運會文獻量也出現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因此形成了文獻研究量的多少與奧運年呈規律性曲線分布。
表1 關于田徑運動運動損傷的研究文獻發行時間及文獻量表
圖1 關于田徑運動運動損傷的研究文獻發行時間及文獻量表
2.2 、從研究方法來分析
從研究的方法上來看,在對田徑運損傷的研究方法中,大多數學者都采用了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專家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如麥佳迪的《北京市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研究》和高斌的《田徑訓練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同樣的還有季達成在《淺談田徑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中對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從事業余田徑運動中學生常見的運動損傷進行了調查[1],均是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和調查問卷得出數據,然后通過數理統計法對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但還有一部分學者運用實驗法和影響分析法進行研究,如鐘亞平的《基于RBF神經網絡算法的田徑運動損傷預警模型研究》,姜麗言的《屬性約簡算法在田徑傷病預警中的應用研究》,胡衛紅的《基于移動計算的田徑運動損傷風險預警系統的研究》,溫霜威的《茶葉堿活性組分對田徑運動損傷理療的影響探究》。
2.3 、從研究內容來分析
從學者們對田徑運動損傷的研究內容來看,研究各項目之間大致相同,對集中在田徑運動常見的損傷的類型分析、損傷的性質研究與分析、損傷部位研究與分析、損傷原因研究與分析和預防措施研究與分析等這些方面。但也有一些學者運用學科交叉的知識,嘗試在運動損傷預警機制與損傷預防評估中找出一種新的方法,如鐘亞平的《基于RBF神經網絡算法的田徑運動損傷預警模型研究》,姜麗言的《屬性約簡算法在田徑傷病預警中的應用研究》和朱玲的《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高強度田徑運動訓練踝關節損傷預防評估研究》。
2.4 、常見的運動損傷情況分析
麥佳迪的研究表明,從常見的損傷部位來看:田徑運動中的常見損傷部位排在首位的是膝部,第二是足踝部,第三是小腿部,第四是腰背部,第五是髖部,第六是手腕部,第七是肩部,第八是肘部,最后依次是大腿部和臀部;從常見的損傷類型來看,根據不同的田徑項中的特殊性對生理結構不同要求,研究發現在跑步類田徑運動常見運動損傷主要有踝關節扭傷、小腿肌肉和半月板撕裂、跟腱斷裂、應力性骨折、腹股溝拉傷、大腿肌肉拉傷、骼脛摩擦綜合征、髕骨骨軟化癥、腰椎間盤突出和膝關節滑囊炎,其次是小腿痙攣、膝和髖關節炎、外脛夾和跟腱炎,在跑步類田徑運動常見運動損傷主要有高位踝關節扭傷后與腳跟撞擊、跟腱炎與跗官綜合征、小腿痙攣與應力性骨折、跟腱后滑囊炎與膝關節滑囊炎及膝關節與延遲性肌肉酸痛、峽部裂等13種損傷,在13種損傷中具有高發性損傷的有踝關節扭傷與半月板撕裂、足底筋膜炎與大腿肌肉拉傷、前踝撞擊與跟腱撕裂等損傷;在投擲類田徑運動常見運動損傷具有高發性得有手腕骨折與腕管綜合征、SLAP撕裂與網球肘、肩袖肌腱炎和撕裂及肩部不穩定等損傷,其次是踝關節損傷與膝關節損傷、拇指關節炎與腰肌勞損、肘官綜合征與二頭肌肌腱炎和撕裂及內部撞擊與臀部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3]。從常見的損傷發生率來看,在崔思磊的研究中,在對104人進行田徑運動損傷發生情況進行調查,損傷率高達92.3%,主要以閉合性損傷為主。同時在他的研究中發現,根據不同的項目發生的運動損傷也是不一樣的,在田徑運動中最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是跳躍類,占全部損傷人數76.1%,短跑類,占全部損傷人數56.5%和欄類占全部人數的39%[4]。
2.5 、常見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研究
曹高飛的研究表明,造成田徑運動中運動損傷的原因是缺少對運動損傷的防范意識、自身在運動前準備活動的不認真、運動員自身的身體原因以及運動過程的不合理安排,主要是運動量過大和不合理使用運動器材。綜合研究得出在田徑運動中發生損傷是大部分原因是主觀因素,教練員或者體育教師缺乏對運動損傷認識不足與對其沒有關注重視,存在著思想上存在麻痹現象;運動員自身對體育基礎類學科,如人體解剖學、運動心理學、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以及運動訓練學等知識缺乏掌握和運用;在田徑運動中制定訓練計劃的科學性差,帶有較重的經驗主義和盲目性,運動訓練負荷過大、訓練超量或者訓練單一又或者練習重復太多,沒有結合事情,并且在整個田徑訓練過程中缺少醫務監督;缺乏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當;占各項原因中第一位的是技術動作的錯誤技術動作不正確,因它違背了身體結構機能的特點和運動時的力學原理.如在做撐桿跳躍時,因動作不協調,速度過快,向前沖力過大以及控制不住身體重心而向前摔倒受傷;再是由于自身的身體機能狀況不佳,如睡眠和休息不好、運動量過大精神不振疲憊、帶傷或帶病,這時身體生理機能處于相對較低狀態、肌肉力量比較薄弱,且動作協調性也是出于下降狀態,這時如進行大強度訓練必然會導致損傷;運動訓練場的地器材不符合要求,如場地凹凸不平、有碎石雜物、器械有裂縫或老化、訓練器械的大小和重量選擇與訓練者的年性別不適應等等,這些都會引起運動損傷。
2.6 、常見運動損傷后采取的措施分析
在季達成的研究中與孫秀苗的研究中都是對常見的踝關節扭傷、膝關節扭傷、肩部損傷的處理以及腿部肌肉損傷的處理簡單的處理知識進行了闡述;裴和平對水泡的治療方法、中暑衰竭、脛骨疼痛、肌肉拉傷、扭傷、骨折與脫位的簡單處理知識進行闡述;同樣的還有馬根深對肌肉拉傷、踝部扭傷、膝部扭傷和脛骨骨膜炎的處理方法做了簡單的闡述。
2.7 、常見損傷的預防措施分析
孫秀苗針對參與田徑運動學生的損傷預防措施指出: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與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其次是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和加強身體素質練習,最后是訓練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運動裝備。潘玉梅在針對運動員研究中指出:教練員與運動員都需要加強對運動損傷的防范意識、重視田徑運動的準備活動與重視訓練后的恢復,同樣要求教練員對運動訓練及比賽進行合理安排和強化運動員的技能與身體機能。
3、 結論
綜上所述,從近十年的田徑運動中常見運動損傷研究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文獻的數量成一定周期變化;從研究方法上來看,大部分專家學者采用的是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獻資料法為主,調查問卷法與其他研究方法有待開展,研究方法較為局限,如拓展研究視角,提倡學科交叉,也就是將單一學科領域研究專向為多學科交叉研究,這樣有利于科研創新、科研深度提升、科研范圍擴大、提供更多的視角,從而更好地去發現研究的問題、看法研究的問題、解決研究問題;在對田徑損傷的損傷類型與部位及致因方面的上研究,我國專家學者主要從基礎醫學學科的角度來研究(例如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訓練學、生物力學與生理學的角度去研究),其研究的角度與研究的深度仍需要加強,研究發現在運動損傷發生與地域特點的訓練、生理(性別與年齡、個體差異)等因素的相關性分析還未見研究;其他的研究視角如心理學、社會學、病理學等方面涉及較少;對損傷的處理措施研究及預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對于運動損傷方面學校應開設運動損傷及運動康復相關課程組織學生學習,更好地從實際出發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季達成.淺談田徑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J] .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 2017(06):173 ,
[2]麥佳迪.北京市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研究[D] .北京體育大學, 2017。
[3]崔思磊.山東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田徑運動損失致因分析與影響[D] .山地:山東師范大學, 2017。
[4]曹高飛.田徑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策略[J] .當代體育科技, 2018,8(13)-4,7。
[5]劉峰.體育高考隊田徑訓練運動損傷的成因及預防對策[J] .體育世界(學術版) , 2015(07):135-136。
[6]李昆.淺談田徑跳躍類運動項目運動員的運動損傷[J].體育世界, 2013(09):145-146 .
[7]高斌,孫紅葉.田徑訓練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體育世界(學術版) , 2012(05):97-98 .
[8]李萍.大學生短跑運動員運動損傷預防訓練方案的構成要素特征及實證研究[D] .北京體育大學,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