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對比分析法和觀察法,研究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首先,從我國體育核心素養的源起入手,綜合探究我國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的概念。其次,深入探討培養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的障礙。最后,根據我國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深入分析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 : 小學;武術;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the Wushu key competencies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First of all,starting from the origin of China's sports key competencies,we explored the concept of China'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ushu key competencies.Secondly,we deeply discusses the obstacle of Cultivation Path.Finally,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we analyz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ushu key competencies Cultivation Path.
Keyword: Primary School; Wushu; key competencies; Cultivation Path;
核心素養概念最初在1972年10月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ED)提出,由“key competencies”翻譯而來。后來中國學者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核心素養,根據體育學科的性質,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應運而生。國內對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的界定和培養路徑研究較少,本文從這方面入手,希望能對后續研究有幫助。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小學生的武術核心素養培養路徑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相關書籍和中國知網等渠道,以“武術”“核心素養”和“培養路徑”為關鍵詞查閱文獻資料,根據收集到的有關資料作為撰寫論文的依據。(2)專家訪談法。對武術和教育領域專家以及從事多年體育教學的教師和管理者進行走訪,請教武術核心素養的概念和培養建議,相關難點及有爭議性的問題得到指點答疑。(3)對比分析法。通過比較武術與其他體育項目甚至其他學科的異同,探究武術核心素養的界定和武術核心素養培養路徑。(4)觀察法。通過實地觀察和查閱視頻等形式,了解小學武術的發展情況,根據相關特點作為撰寫論文的依據。
2、 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的建構依據
2.1 、國外的核心素養研究為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建構提供重要參考
國外核心素養的定義與分類都強調核心素養不只是知識能力的獲得,而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的融合。核心素養是“key competencies ”翻譯而來,是一個復數,代表一個能力群,是綜合能力的代表。核心素養不僅具有知識、技能的身體健康,還要求情感的發展和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培養適應個人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品格。國外核心素養這對我國的核心素養,尤其的體育學科下的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的構建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強調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結合,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具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對小學生的終身體育尤其是終身武術的促進過程具有重要作用。[1]這提供了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的理論基礎,為進一步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內容的確定起促進作用。
2.2、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建構明確方向
教育部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包括:(1)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2)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3)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的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這給中國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和具體現提出更為細致的要求
2.3、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提出明確要求
(1)運動參與:引導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激發、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意識;(2)運動技能:注重體育游戲學習,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同時明確要求,無論在小學還是初中階段,都要重視選擇武術等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進行學習;(3)身體健康:引導學生懂得營養、行為習慣和疾病預防對發育和健康的影響;(4)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不怕困難、坦然面對挫折,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交往;[2]同時,《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年)》強調武術在小學校園的推廣,還重視武德教育,因此在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中,確定“武術知識與技能”“武術道德”兩個維度十分必要。
3 、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3.1 、以文明對抗的形式發展學校武術
小學生對武術的認知主要來源于影視電影,武術的技擊才是吸引廣大小學生學習武術的重要原因。但由于我國收到西方體育教育思想侵蝕,用競技體操的模式發展武術,學校的武術教學更多地教授武術動作,較少教授學生如何運用武術,缺少技擊性,武術變成“武術操”,學生對武術課逐漸失去興趣,產生學生喜歡武術運動,但不喜歡武術課的現象。邱丕相教授認為一味用功利思想較重的競技體育教學模式來實踐武術教學,其方向是高、難、美、新,這實際上還是體操競技的發展之路。其結果導致了武術的非傳統、非特色和非民族性的發展格局,武術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和意義正在逐漸消亡喪失[3]。中國武術的活力就在技擊上,邱丕相認為武術就是要搞對抗。
3.2、 貫徹落實武術段位制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要在十幾次課的時間里學會繁難的武術套路并能規范化展演難度相當大。為了完成學習任務,通過課程考核,學生只有拼命地記憶套路動作,這種被動地記憶套路的學習方式,不僅不能使學生熱愛武武術,反而會使他們厭惡武術。[3]
武術套路是藝術性技擊技術動作的集合,涵蓋矢狀面、冠狀面和水平面的復合動作,對于沒有任何武術基本功底的中小學生來說,具有較大難度。就連五步拳中的“仆步穿掌”都難到一大片學生,很多小學生連武術的基本步型“仆步”和“虛步”都做不標準。
武術段位制段前級和一段教材內容,主要面向以在校小學生為主的廣大青少年,通過游戲化的練習培養學生的習武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武術基本技術和健身拳操開展集體教學、訓練和比賽,幫助學生掌握武術基本功,為接下來的武術學習奠定基礎。
3.3、 將武德教育深入滲透武術課堂
武德所包含的內容與新時代體育核心素養高度契合,成為培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關鍵手段。目前很多武術課堂并不重視武德的培養,導致學生欺凌弱小,打架斗毆,目無尊長的現象時常發生,對武術發展傳播產生負面的影響。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王海鷗教授指出:“當今學校武術教育對于武術的禮儀規范重視不夠,大多數的小學武術課堂對于德、禮的灌輸少之又少。在武術教學中,通過武術教師的言傳身教,逐漸使小學生掌握武術禮儀,培養現代武術道德。
3.4、 建設小學校園武術文化,提高武術教學師資力量
鼓勵小學宣傳并開展各項武術運動和知識講座,建立武術隊,建立習練武術氛圍,激起小學生對于武術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起核心和引導作用,提高小學的武術師資力量。高校擴大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和體育教育專業下武術專項等的招生名額。同時鼓勵小學招收更多的武術教師鼓勵體育教師積極參加武術培訓,提高武術教學專業素養。
4 、結語
我國對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概念的界定并不明析,需要相關專家與學者進一步對之界定。小學階段是樹立正確思想模式,養成正確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培養小學生武術核心素養需要關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不同的學科一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之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 2016(1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3]柴廣新,孫有平.指向武術核心素養的中小學武術有效教學策略與方法設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20(04):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