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英語教學的目標為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學生具備這項能力的前提,為全面了解目的語文化,又對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刻認知。然而當前英語教學中文化缺失現象嚴重,語言交際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為此,本文對高校英語教學中文化缺失現象展開分析,在文化差異下從多角度提出,解決文化缺失問題的優化對策,助力高校英語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 文化差異:高校英語,文化缺失
Abstract: The goal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which i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and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the lack of culture in current English teaching is serious, and the effect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s not as expected.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deficienc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deficienc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under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so as to help college English cultivat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word: cultural differences; college English; lack of culture;
引言
在教育深化改革下,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為培養更多具備英語專業能力,且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跨語言交際人才。然而實際上,由于英語教學條件和教學理念的限制,大多數學生對待問題缺少看法,也沒有正確的態度,只是一味地進行英語上的表達。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文化知識了解不深入,進而出現文化失語的現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針對文化缺少現象展開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文化差異下高校英語文化缺失現象分析
(一)英語教學重視語言傳輸忽視文化傳承
隨著我國各大產業國際化合作項目的增多,人才市場中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斷提升,通過文化傳輸來強化高校學生語言能力,成為外語教學革新的必然選擇。然而,從多角度分析和了解當前文化教學現狀,發現大部分學生社會文化能力不高,英語教學引導力度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長期以來以語言教學為核心,教育工作者過于重視對英語語法、語音、語言結構的研究,忽視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我國英語教學也受到語言學理論的影響,教師還難以從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中脫離出來,在英語課堂中盲目的為學生講解語言結構,并要求學生大量記憶英語詞匯和語句,學生被動地進行反復操練,在練習中進行單一的語言解釋,使英語這門語言的學習過于淺顯,表達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錯誤。比如“inpidualism”一詞的詞義為“個人主義”,在具體應用上面對不同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含義。在缺少對不同國家文化差異性了解的基礎上,對詞匯的應用會造成表達方向的錯誤。由此可見,在脫離文化語境下展開語言教學,雖然學生對語言知識理解深刻,但表達卻存在不合理的問題,難以深層次的進行交際。
(二)引入目的語文化而忽視母語文化
在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情況下,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引入目的語文化,并逐漸加大文化的含量稱為教育領域的共識。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對于目的語文化的導入還存在片面性,只強調對西方文化習俗、語言制度、物質生活等內容的介紹,使我國傳統文化在外語教育中的合理應用仍處在被忽視的狀態中,使得文化失語現象普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語言學習的特殊性,高校教師為幫助學生記憶英語,以及掌握更多的語料,過于盲目的追求語言的輸入,在教學資料上選擇大量的西方國家教育內容,以便于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語境。部分教師為鍛煉學生英語表達力,甚至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以外語進行交際,減少母語對學生的影響,造成學生忽視對母語文化的深刻認知。二是英語學習需要消耗學生大量的課上課下時間,學生需要不斷的練習和思考,完成聽力、寫作,閱讀、語言、翻譯等。所以大多數學生沒有時間了解過多的母語文化,難以進一步擴大知識面來強化自身的綜合素養。三是學生普遍認為經過基礎教育后,自身的母語文化水平較高,不需要在英語學習中開展母語文化的學習。殊不知我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如果學生停留在母語文化基礎學習層面,就難以逐步提升自身文化理解力和表達技巧。
(三)缺少對文化深刻認知,文化錯誤普遍
語言作為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它不但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還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通過不同語言的表達,我們可深入了解一個民族的發展歷程,以及個人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換言之,語言的學習和應用會影響學生對不用問題的理解。因此,在語言教學中只重視語言知識講解,而忽視文化的重要作用,則會造成語言交際中的表達錯誤,嚴重者還會造成誤解和沖突。比如“愛屋及烏”的英語表達為“love me, love my dog”,在缺少語言文化了解下,只進行語言和詞匯上的翻譯,會造成理解的偏差,在表達中容易出現誤解。高校外語作為培育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學中應融合語言和文化,用文化語言理念指導教學,培養更多表達精準的高素養英語人才。
二、文化差異下高校英語彌補文化缺失現象的對策
(一)充分發揮英語課堂文化傳播載體作用,從載體上實現中西文化融會貫通
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是落實全面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傳播文化、推廣文化以及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利用高校英語教學課堂實現中西文化的整合與傳播,將其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不但可有效落實全面素質教育根本任務,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與心理素質,還可豐富英語專業學生的文化知識體系,補缺以往英語教學中文化缺失的現象。同時,在英語課堂中,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還可有效避免學生在英語口語表達中,或是跨文化交際中出現“中式英語”現象,使學生能夠建立在以完全掌握中西文化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理解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在中文與英文等雙語的轉化表達中,轉換自如且正確率高。因此,發揮英語課堂文化傳播載體作用,實現中西文化融會貫通切實可行。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可通過適當的將傳統文化與英美文化進行對比講解,講授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存在的差異,以及在語言表達上存在的顯性特征,讓學生在掌握英語文化的同時,通過大腦的加工和對比,盡可能多學習傳統文化。比如,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向熟悉的人打招呼時通常會說:“吃了嗎?上哪去?”等等,而對于西方人來說,這屬于一種“盤問”,會讓對方感到尷尬與不適。所以西方人的打招呼方式通常是“早上好”“Hello”“今天天氣不錯”等等。這就凸顯出中西文化存在的差異,若是高校學生沒有深入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問題,那么他所掌握的英語口語表達方式、詞匯儲備等也會存在一定問題,甚至會導致其在跨文化交際中遭遇尷尬局面。在此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差異,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多閱讀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課外讀物,或是引導其了解中國歷史名人偉績和西方文化革命歷程等等,讓學生在了解他們文化背景及深刻社會內涵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文化底蘊。
(二)充分發揮課堂制度約束與管理的作用,從制度上保證中西文化深度融合
充分發揮課堂制度約束與管理作用,從制度上保證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首先,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可通過樹立先進典型,確保學生有學習榜樣,為學生明確發展方向。在此過程中,作為學生管理者的班主任與英語專業教師應善于發揮榜樣力量,深入挖掘學生群體中積極向上、學習優良、素質較高,且思想品德端正的學生,將其樹立為優秀先進典型,引導學生自覺學習中西文化。同時,還可通過樹立既擁有堅實的英語基礎,又具備豐富中西文化底蘊的學生典型人物,對其他學生中西文化的學習樹立榜樣,發揮“領頭羊”作用,指引學生向正確的道路開展學習。其次,還應加大文化差異背景下,學習和推廣中西文化在英語教學中深度融合作用與價值的宣傳力度,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中西文化學習方式,制止西方文化思潮在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群體中的分量趨勢,在保證培養學生良好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鞏固學生傳統文化思想,約束學生“不忘本”。在此過程中,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可通過利用新媒體平臺與傳統媒體結合的方式,借助新媒體平臺中各大社交軟件,如微信、QQ、微博、短視頻App等等,加大中西文化融合教育的宣傳力度,還可發揮傳統媒體公信力與影響力作用,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宣傳途徑,提高各大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識。
(三)充分發揮課外文化交流與實踐教學作用,從活動上保證中西文化交叉融合
高校開設英語專業的目的是為了讓教師與學生,在利用自身已掌握的第二語言去開拓我國市場經濟,拓展我國跨文化交際范圍,以及向西方有人表達善意的同時,讓英語專業教師合理利用英語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傳播中國文化,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問題,進而掌握較高的語言文化水平。因此,各大高校應利用業余時間中職本校學生與國外留學生共同舉辦一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動,還可定期邀請一些外國友人參與中外文化交流活動,以便于通過開展此類跨文化交際活動,在交流與實踐中激發本國學生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文化的熱情,讓世界各地更多友人了解并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也可讓學生更加明確認識到,中西文化存在的差異性,使其了解到在跨文化交際中,應使用怎樣的英語表達方式,來避免文化差異問題的凸顯。
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英語教學作為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掌握更多語言知識的途徑,外語教學不能只是語言的傳遞,更應該貫通文化,解決外語教育中文化缺失的現象,促進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應強化中西方文化的導入,再使學生了解目的語文化的基礎上,明確母語文化的重要價值,幫助學生明確中西方文化差異,更好地建立中西方交際的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歡融入地方傳統文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探究一以河南傳統文化為例[J]英語廣 場, 2020(18):66-68.
[2]許琳,彭詩尹.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缺失現狀調查及應對策略[J].科教導刊, 2020(1):127-128.
[3]馬俊杰-項基于地方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地方文化認知與輸出能力的調查研究一以寧夏師范學院為例[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 2016,26(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