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中國成立初期,涌現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國產動畫電影,受到觀眾的好評,但其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尤其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美日動畫電影對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沖擊,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一度處于低迷期;但在中國動畫人的努力下,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高達五十多億元,我們似乎看到了國產動畫電影再度崛起的一縷曙光。本文對中國的動畫電影發展現狀簡要介紹,并就中國動畫電影的特點與美國、日本的動畫電影進行對比,找出中國動畫電影發展中的不足,并提出解決對策,希望給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 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現狀;解決對策;
近幾年,商業動畫電影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受到觀眾的喜愛,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優秀的動畫作品層出不窮,動畫影片更是受到國內外全齡段觀眾的熱捧;赝袊谝徊縿赢嬈,1926年由萬古蟾執導的《大鬧畫室》,雖然是第一次進行動畫創作,影片的故事情節相對簡單,但是對于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動畫影片涌現出了像《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此類票房位居世界榜首的動畫電影,其藝術性與技術性,幾乎可以與好萊塢動畫影片匹敵。
一、中國動畫電影的現狀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萬氏兄弟制作出了中國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鐵扇公主》。由此可見,中國的動畫起步是相當早的,1950年后,中國動畫電影開始進入發展階段,制作出了像《小蝌蚪找媽媽》《東郭先生》這樣優秀的動畫電影,但后來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沖擊,中國動畫電影也一度“斷層”。中國動畫電影處于發展階段,中國動畫人不以營利為目的,將中國動畫作為一個藝術品來對待,運用木偶、剪紙等材料,不斷創作出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改革開放后,美日動畫電影進入中國電影市場,相較于中國動畫電影的慢工出細活,西方動畫電影一季度上百集的勢頭,嚴重沖擊著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因此中國動畫電影很長一段時間處于低迷徘徊期。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了《推動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的9條措施》,從國家政策層面支持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播出,票房高達50.13億元,全國觀眾真正感受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魅力,也開始重拾對國產動畫電影的自信心。中國的動畫影片畫面質量,可以與好萊塢動畫相媲美,低幼類的動畫也開始慢慢淡出觀眾視野,中國的動畫開始講究質量,觀眾也對中國動畫電影越來越有所期待。
二、美、歐國家動畫電影的優勢
(一)美國動畫電影的特點
(1) 注重新技術的運用。
美國動畫電影的一大特點是敢于嘗試新的技術,往往都會將最新的制作方法應用到動畫影片中!稖·凱特首次露面》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色動畫電影,《威利號汽船》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有色動畫電影,新技術的利用使得美國動畫也有了很大的突破與進步,并且也帶動了世界動畫的發展。除此之外,美國動畫電影也使用了轉描技術,例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逐幀追蹤真實的運動畫面,然后將其描繪下來變成動畫,這種技術后來被迪士尼廣泛運用到各大動畫中。并且中國的第一部長篇動畫《鐵扇公主》同樣也使用了轉描技術。隨著時代的進步,計算機開始進入動畫行業,美國利用計算機的特點,制作出了三維動畫片,如《玩具總動員》,三維動畫所營造的虛擬世界真實性很強,提升了觀眾的觀看體驗,動畫人物不再是扁平的,而是躍然于視野當中。新技術的利用還體現在動作捕捉技術,《極地特快》中的動畫形象的一顰一笑都是真人演出來的,只不過運用了動作捕捉技術,讓這部沒有真人表演的動畫電影更具真實化。
(2) 具有極強的文化包容性。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文化的多元化和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性,使得題材較為廣泛,表現的主題思想和人文精神容易被不同的族裔所接受。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價值觀就是突出自由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強化個人的影響力,弱化集體價值。強化通過自身勢力而非客觀條件來實現夢想,具有非常強的勵志作用。并且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地位,不同膚色信仰的族裔和睦相處,例如《瘋狂動物城》,弘揚正義,鏟除邪惡。
(3) 強調動畫影片的商業性。
美國動畫電影迎合觀眾的審美需要,利用周邊延伸產品獲取商業利益。美國動畫公司在這樣的商業引領下,不斷地引領著動畫革命一輪又一輪的革新。迎合大眾的審美,動畫一般以情節為主,生動有趣,音樂動聽,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由此產生出了很多“明星動畫形象”,以《獅子王》《玩具總動員》為代表的很多動畫卡通玩偶開始出現,在制作延伸產品的同時也帶動了票房的上漲。
(二)歐洲動畫電影的特點
(1) 藝術性濃厚。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歐洲動畫并沒有放棄對藝術性的追求,不同于好萊塢動畫和日本動畫,很多動畫師將動畫看成是一個藝術作品,而不僅僅是追求利益回報的商品,以英國和法國最具代表性。歐洲動畫會將哲學、美學等思想帶入到動畫創作當中,試圖在簡短的時間內豐富動畫影片的內涵。畫面上追求簡潔明了,而在藝術性上濃墨重彩地點綴。
(2) 追求個性化和思想的表達。
歐洲動畫強調個性,注重不同的表現手法和手段,歐洲國家民族眾多,歐洲文化也源遠流長,藝術底蘊濃厚,動畫師強調個人審美和思想的表達,強調動畫的獨特性,因此會有很多的非主流的藝術性短片。歐洲動畫電影不會像日本動畫電影那樣迎合大眾的審美而同質化,會強調畫師獨特的造型和手法。相比于取悅觀眾的商業化手法,歐洲動畫更強調影片的思想性,往往會把強烈的主觀想法和情感加入作品當中感染觀眾!动偪窦s會美麗都》中就帶有很強的隱喻性畫面,影片中美國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變成了一個手里拿著漢堡的胖子,預示著社會所特有的肥胖病,尤其是影片中的老奶奶來到美國之后,街道上都是發胖的人,與自由女神像相呼應。在歐洲人看來,那些侵略性極強的美國人都是以利益至上,失去了對藝術文化的追求。盡管歐洲動畫沒有美國動畫的那種市場,但是它不像世界上盲目跟從潮流的國家一樣完全沒有自己的特色。盡管在動畫電影中有很多的嘲諷畫面,但是在背后也會有一定自己的思考,嘲諷的不僅僅是速食文化,更加是提醒自己不要摒棄自己的思想。
(3) 追求創新性。
歐洲動畫不像日本、美國追求產量和效率,而是追求動畫的創新性。這兩種創新包括了形式技巧和內容新材兩方面。在形式技巧創新上,將新的表現技巧、繪制手法加入作品中,使之有新穎的藝術表現力,從而給觀眾一種眼前一亮的效果。在內容題材創新上,把新的社會狀況、熱點等內容來進行作品的創作,反映社會現象的同時,進而引起觀眾的共鳴。
三、中國動畫電影發展中的面臨的問題
(一)題材相對老套
中國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都可以成為動畫題材開發的素材,但是中國動畫影片,大多只是簡單地將神話故事、歷史傳說單純作為普通的古裝動畫,而其內涵的故事并沒有與之相融合。相反,國外的動畫就會很好的利用這一點,將動畫的題材升華到一定的高度。同樣是中國文化資源,美國就能在其原有的基礎上,融入美式“英雄主義”等特點,制作出了例如《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的優秀動畫影片?梢,我們是不缺動畫資源的,我們缺的是敘述故事的能力。
(二)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由于大量外國動畫資源的流入,使得國內動畫的質量嚴重下滑,中國動畫影片開始模仿國外的動畫風格。在市場的驅使下,吸收日本和美國動畫影片的制作特點,慢慢開始失去了中國所特有的動畫風格。面對網絡發展的大趨勢,國產動畫影片人擔心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就算中國的動畫有很好的創意,也屈服于眼前的利益,而漸漸遠離自有的軌跡。
(三)中國動畫人的缺失
中國動畫不盡人意的背后,也是中國動畫導演、編輯的缺失,中國動畫在文化資源的駕馭和編劇、制作的能力是中國動畫至關重要的環節,F在中國的動畫技術非常先進,但是在劇本和導演上的人卻少之又少。動畫不僅僅是單純會畫畫就行,它是需要一定的制作周期,動畫的人才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四、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對策
(一)動畫影片要有創新
動畫作品要進行技術和內容上的創新,動畫與現代數字技術密不可分,現代的數字技術對于動畫也會有很深的影響,無論是在藝術表現,還是語言藝術,都可以展現非常獨特的影像效果。如現在的VR技術,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加沉浸式的觀影感受,這樣的技術,將動畫的觀看者變成動畫的主角,打破以往的傳統模式,使之成為更加“高級”的動畫作品。再結合中國優秀的文化資源加以利用到動畫故事內容上,避免同質化,提高中國動畫電影的創新力。
(二)加大動畫人才的培養
在現代化的今天,中國動畫電影不僅需要提高動畫人的創新意識,更要提高動畫人的人文素養,動畫編劇和導演的缺失,將會限制中國動畫電影事業的發展。當前無論是高等院校還是動畫公司,都忽視了對于動畫導演和編劇上的人才培養,這就需要我們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在國家的政策扶持下,加大對中國動畫人才的培養,用我們的方式來講好中國動畫的故事。
(三)形成自己的特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技術都十分的豐富,原創影片才能獲得長足發展,我們要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講好中國動畫影片故事,中國動畫人要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當今動畫電影的特點,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中國動畫影片,在動畫的創作過程中不斷積累,講好我們自己的故事,用我們自己的風格和方式,從而使中國動畫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結語
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歷經坎坷,從當初的萌芽階段,到現在的票房爆炸,中國動畫也開始慢慢破土而出,但現在仍然存在同質化、消費群體挖掘不夠、創新性差等很多問題,接下來還需要更加提高中國動畫電影的創新創意,使中國動畫電影邁向更好更大的發展平臺。
參考文獻
[1]劉俐利美國動畫片的商業之路--論美國動畫的商業發展趨勢([J] 影視評論2010(06).
[2]王韻涵中國動畫的發展歷史及其現狀分析[J]文藝生活,2018(09).
[3]吳冠英新文科視閾下動畫與數字媒體藝術學科建設的思考[J]中國傳媒,2021(09).
[4]姬政鵬最細回溯:新中國70年動畫電影發展史[N].中國電影報,2019(09).
[5]高林琳.對當代中國動畫電影現狀與發展的冷思考[J]藝術評鑒,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