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腰痛是骨科常見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給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移動醫療在腰痛患者管理中的應用得到廣泛的高度關注。本研究從移動醫療的概述及其在腰痛患者管理中的應用進行研究進展綜述,以期為在腰痛患者管理中更好的開展移動醫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 移動醫療; 腰痛; 護理管理;
腰痛(Lumbago)是骨科常見疾病,具有發病率高,醫療花費高的特點。在世界范圍內,高達80%的人在一生中都經歷過腰痛,是患者就醫的常見原因,也是導致患者失去勞動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1,2]。在絕大多數國家,腰痛的診治費用在醫療費用中占比較高,為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據統計,美國每年花費在腰痛患者的醫療費用超過900億美元,并且還在逐年增加[3]。盡管對于腰痛最理想的治療方案目前尚無定論,但是患者的積極配合在提高治療效果中至關重要,這在腰痛治療的國際指南中有重要推薦[4]。長期良好的患者管理是任何治療方案成功的關鍵[5]。既往由于技術手段的缺乏,對于加強患者的長期管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比較困難。近年來,隨著移動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突破傳統醫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提供了可能。移動醫療(Mobile health)也應運而生,并且快速發展,在患者管理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6,7,8,9,10,11,12]。本研究將對移動醫療在腰痛患者管理中的應用進展作一綜述。旨在為更好管理腰痛患者提供參考。
1、 移動醫療的概述
移動醫療的概念是由英國皇家生物醫學工程教授Istepanian Robert在2006年首次提出,定義為用移動通訊和網絡設備為健康提供服務的醫療系統[13]。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一項全球調查報告中對移動醫療的定義是以移動電話、患者監測設備、個人數字助理(Person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及其他無線設備等移動設備為支持的醫療和公共健康實踐[14]。移動醫療有助于加強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具有信息化程度高、速度快、效率高、醫療成本低、個性化服務多等特點[15,16]。主要在疾病預防、病情監測、自我管理、提高依從性、遠程治療、健康教育和促進健康行為等方面發揮作用[15]。
2 、移動醫療在腰痛患者管理中的應用
腰痛的產生、發展和轉歸受到生理、心理和社會多方面的影響,長期、實時、便捷的患者管理有助于全面評估患者、促進病情快速恢復、減少復發、加強健康教育和提高患者滿意度[3,17,18,19]。移動醫療在傳統醫療的基礎上拓展了醫療服務的時間和空間。目前,在腰痛患者管理中主要應用在病情評估和監測、患者信息反饋、監督指導治療、健康教育等方面。根據采用移動醫療的方式不同,具體應用研究進展如下。
2.1、 短信在腰痛患者管理中的應用
短信作為手機傳統的交流溝通方式,具有經濟、便捷、較少干擾的特點,是早期移動醫療中的主要溝通和教育方式,目前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Axen等[20]對腰痛患者進行多中心前瞻性觀察研究,向患者每周發送腰痛相關的詢問短信,并將患者的短信回復進行記錄和分析,結果發現患者的平均短信回復率高達82.5%,從而證實短信是一種便捷友好的、患者樂于接受的腰痛管理方式。Lilje等[21]對腰痛患者進行專業手法治療后,利用手機短信定期提醒患者在沒有腰痛時堅持家庭康復鍛煉,以期減少腰痛的復發,保持治療的長期效果,結果發現這種方式及時有效,能夠促進患者堅持康復鍛煉,有助于患者腰痛的緩解。王桂榮等[22]利用手機短信的形式對腰痛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短信以文本加音頻和文本加視頻的兩種形式進行,短信內容根據疾病對患者的危害、病因、好發人群、誘發因素、預防措施、治療方法以及疾病的不同時期,由?漆t生和護士確定短信內容,結果發現手機短信健康教育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腰痛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健康教育的對照組,知識知曉率、遵醫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了手機短信形式教育有助于提高腰痛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2.2、 微信在腰痛患者管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微信成為實時通訊的重要方式,越來越多地被大眾廣泛使用。具有方便快捷、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成本低等特點,同時還可以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方式管理患者,讓醫患溝通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具有互動性[23,24,25]。陳芳等[24]開展腰背部教育課程,并設立背部教育微信公眾號,推送教育課程最新動態,分享腰背痛科普知識,通過微信公眾號詢問患者病情緩解情況,并要求患者及時反饋康復鍛煉情況。推送的科普知識包括理念篇、動作篇、飲食篇、問答篇和個案篇。該研究發現患者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比例、腰痛評分、腰部柔韌性與入院時相比均明顯改善,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也明顯增強。黃英苗等[25]基于微信平臺開展健康促進管理模式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結果顯示微信組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問卷評分、腰椎功能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白艷紅等[23]通過建立微信群,推送預防腰椎相關保健知識、康復計劃和腰背肌鍛煉方式,并收集患者病情反饋,針對性提供健康指導方案,結果發現微信組患者對管理服務的滿意度、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2.3、 可穿戴監測系統在腰痛患者管理中的應用
在腰痛診治中,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患者自我報告的可信度、評估患者的準確度、治療的依從度等[26]。然而,目前腰痛診治主要是在臨床就診時單時間點的人為環境對患者進行評估,因此對患者病情的判斷和治療效果的評價不夠全面。隨著移動醫療中可穿戴監測系統的研究進展,利用這些新型、無創、便捷的設備在更長的時間內,在家里、工作場所等更自然的環境中對患者進行連續的監測,有效彌補了傳統醫療方式的不足。Chhikara等[26]利用多重感受的可穿戴監測系統,監測腰痛患者腰椎和骨盆運動、睡眠障礙情況、肌肉疲勞程度和活動模式,證實可穿戴監測系統是一種新型的、良好的、綜合性的評估腰痛導致失能程度的手段,并有助于發現與失能相關的人體活動方式。Dekker等[27]利用可穿戴監測系統對腰痛患者進行監測,得到連續的、與時間相關的個人數據,并通過監測系統反饋指導患者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式,結果發現大多數患者通過這套系統了解了自己的活動情況,并且監測系統的數據反饋對患者腰痛的緩解起到了正向作用。該研究結果證實這種基于實時監測患者活動模式進行個性化反饋的可穿戴監測系統在腰痛患者的個性化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Krein等[28]利用計步器、反饋性信息和數字社區3部分組成的可穿戴監測系統進行管理腰痛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可穿戴監測系統組的患者腰椎功能障礙評分優于常規管理組患者。Banos等[29]利用含有慣性傳感器和肌電感受器的可穿戴監測系統,通過自動獲得的患者軀干姿勢、肌肉疲勞程度等數據評估患者軀干耐力實驗數據,了解腰痛患者在疼痛康復中的肌肉狀態,并將結果上傳給醫生,有助于醫生隨時管理患者和提供治療建議。該研究證實這套可穿戴監測系統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可用度,是一種良好的軀干耐力評估工具,醫療專家的評估對這套系統也顯示出了良好的滿意度。
2.4、 手機應用在腰痛患者管理中的應用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移動設備。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手機應用(Application,APP)成為一種用于健康管理的新手段[5,6,7,8,9,10,11,12]。與過去以語言、文字等為主要方式的傳統患者管理方式相比,APP具有更加形式多樣、通俗易懂、靈活便捷、信息豐富、節約成本等特點,其通過健康信息推送、收集數據、接受咨詢等方式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了解患者病情、指導患者治療和促進患者健康行為[5,6,7]。Huber等[30]回顧性研究使用手機應用指導患者治療腰痛的效果,結果發現患者的腰痛評分明顯降低,并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證實了APP能夠有助于腰痛患者的治療。Irvine等[31]利用手機應用對腰痛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應用組患者在身體機能、行為學、工作能力等評價指標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eterson[32]利用APP對腰痛患者進行遠程音頻、視頻康復幫助和監測病情,跟蹤患者每天腰痛的程度和康復訓練依從性,結果發現所有患者均達到了個人的康復目標,康復訓練依從性表現優秀。對于康復過程中患者出現的暫時性的疼痛加重,在遠程康復的指導下,患者均能夠獨立解決;颊邔@種康復模式表現出高度的滿意。Clement等[5]回顧性研究腰痛患者使用具有收集患者反饋信息的升級后的手機應用,結果發現,患者使用升級后的APP進行康復鍛煉的強度明顯增加,并且患者腰痛的程度也明顯減輕。該研究證實在APP升級中改進收集患者的反饋信息能夠提升患者對APP的使用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腰痛。
3、 總結和展望
移動醫療作為一種新型的醫療模式有助于提供患者更加詳細的病情和形成更加合理的方案,對腰痛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甚至可能成為未來腰痛臨床醫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前,移動醫療在我國腰痛患者管理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在新興的可穿戴檢測系統和APP方面。因此,有必要在我國大力發展移動醫療,在臨床實踐中發揮移動醫療的優勢,更高效、更精確、更全面地服務于醫生和患者,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腰痛的治療水平。
參考文獻
[1] HAY S I,ABAJOBIR A A,ABATE K H,et al.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for 333 diseases and injuries and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1990-2016: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Lancet,2017,390(10100):1260-1344.
[2] 孫磊,寧志杰.慢性非特異性腰痛[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23):1967-1969.
[3] LUO X,PIETROBON R,SUN S X,et al.Estimates and patterns of direct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back pain in the United States[J].Spine,2004,29(1):79-86.
[4] NICHOLL B I,SANDAL L F,STOCHKENDAHL M J,et al.Digital support Interventions for the self-management of low ba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J].J Med Internet Res,2017,19(5):e179.
[5] CLEMENT I,LORENZ A,ULM B,et al.Implementing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user feedback to increase user retention in a mobile app for self-management of low back pain: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MIR Mhealth Uhealth,2018,6(6):e10422.
[6] 鄭婭,曹建業,張峰,等.基于移動互聯和生物傳感技術的骨科康復產品在前叉韌帶重建術后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7,25(20):1858-1861.
[7] 臧建成,郜蕾,李森田,等.計算機網絡視頻在矯形外科術后隨訪中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4):1481-1482.
[8] 楊金梅,戴冬梅,張宇飛,等.介紹一種基于GSM網絡的遠程監護系統在矯形外科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14(22):1756-1757.
[9] 黃能,王鳳英,倪碧玉.手機短信服務對頸椎病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的應用[J].頸腰痛雜志,2017,38(2):183-184.
[10] 范華雨,曹向陽,楊鑫.可穿戴設備在骨科的應用與研究[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8,11(2):154-160.
[11] 陳立英,王亮,楊帆.微信教育在骨質疏松骨折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8,24(3):340-344.
[12] 侯景義,湯毅勇,李玉希,等.智能手機在監測腰椎術后患者遠程康復訓練依從性中的應用[J].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2018,10(3):140-145.
[13] ISTENPANIAN R,LAXMINARAYAN S,PATTICHIS C S.M-health:Emerging mobile health system[M].Berlin:Springer,2006:648.
[1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 Health:New horizons for health through mobile thechnologies[M].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1:1-102.
[15] 魏春嵐,王園園,劉硯燕,等.移動醫療領域智能手機健康管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4,21(12):8-11.
[16] 蔡素娟,BAKERJIAN D.移動醫療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8):581-586.
[17] GARG S,GARG D,TURIN TC,et al.Web-based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ba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J].J Med Internet Res,2016,18(7):e139.
[18] MACHADO G C,PINHEIRO M B,LEE H,et al.Smartphone apps for the self-management of low ba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16,30(6):1098-1109.
[19] PAPI E,KOH W S,MCGREGOR A H.Wearable technology for spine movement assessment:A systematic review[J].J Biomech,2017,64:186-197.
[20] AXEN I,BODIN L,BERGSTROM G,et al.The use of weekly text messaging over 6 months was a feasible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clinical course of low back pain in patients seeking chiropractic care[J].J Clin Epidemiol,2012,65(4):454-461.
[21] LILJE S C,OLANDER E,BERGLUND J,et al.Experiences of older adults with mobile phone text messaging as reminders of home exercises after specialized manual therapy for recurrent low back pain:A qualitative study[J].JMIR Mhealth Uhealth,2017,5(3):e39.
[22] 王桂榮,黃鐘敏,楊鳳翔.社區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健康教育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7):512-513.
[23] 白艷紅,白娥,張燁.網絡微信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健康回訪的作用[J].護理與康復,2016,1(18):163-165.
[24] 陳芳,胡小葉,王科平.背部教育課程及微信交流在慢性腰背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6,15(5):487-490.
[25] 黃英苗,李麗霞,曾浩彬.基于微信平臺的健康促進管理模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4):99-102.
[26] CHHIKARA A,RICE A C,MCGREGOR A H,et al.In-House monitoring of low back pain related disability[J].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08,2008:4507-4510.
[27] DEKKER-VAN WEERING M G,VOLLENBROEK-HUTTEN M M,HERMENS H J.A pilot study-the potential value of an activity-based feedback system for treatment of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lower back pain[J].Disabil Rehabil,2015,37(24):2250-2256.
[28] KREIN SL,KADRI R,HUGHES M,et al.Pedometer-based internet-mediated intervention for adul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Med Internet Res,2013,15(8):e181.
[29] BANOS O,MORAL-MUNOZ JA,DIAZ-REYES I,et al.M Durance:A novel mobile health system to support trunk endurance assessment[J].Sensors (Basel),2015,15(6):13159-13183.
[30] HUBER S,PRIEBE J A,BAUMANN K M,et al.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with a digital multidisciplinary pain treatment app:Short-term results[J].JMIR Rehabil Assist Technol,2017,4(2):e11.
[31] IRVINE AB,RUSSELL H,MANOCCHIA M,et al.Mobile-Web app to self-manage low back pai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Med Internet Res,2015,17(1):e1.
[32] PETERSON S.Telerehabilitation booster sessions and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A case series[J].Physiother Theory Pract,2018,34(5):39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