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評估超聲檢查在產褥期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就診的160例疑似下肢DVT產褥期患者的臨床資料。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以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結果為金標準,用Kappa檢驗超聲診斷與造影檢查結果的一致性。結果 造影結果顯示,16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中,93例診斷為陽性。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16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中,95例診斷為陽性,65例診斷為陰性。彩色多普勒超聲鑒別下肢DVT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準確率分別為96.77%(90/93)、92.54%(62/67)、94.74%(90/95)、95.38%(92/95)、95.00%(152/160); Logistic回歸性分析結果顯示,分娩方式和長期臥床史均為影響產褥期下肢DVT形成獨立危險因素(P <0.05)。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準確診斷患者產褥期下肢DVT,可為產褥期下肢DVT患者提高重要臨床指導,體質量指數、剖宮產和長期臥床史均為產褥期下肢DVT形成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 : 超聲檢查;產褥期;下肢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多發生于下肢靜脈,可能引發肺栓塞,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妊娠末期,孕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分娩時大量出血,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加之產后長期臥床使血液流速減慢,這些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2]。目前,下肢深靜脈造影是診斷該病的金標準,但該方法有一定損傷性,且操作過程較為復雜,臨床應用受了一定的限制[3]。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軟組織分辨率高,且高效、無創,操作便捷,現已成為診斷下肢DVT的重要手段[4]。本文對納入的160例下肢DVT患者進行了觀察分析,報告于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就診的160例疑似下肢DVT產褥期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和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2)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凝血功能障礙者;(2)合并血液類疾病者;(3)溶血栓藥物禁忌證者;颊吣挲g22~41(32.43±3.67)歲;單側肢體發病127例,雙側肢體發病33例;分娩方式:順產93例,剖腹產67例。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使用儀器為飛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12MHz;颊叱恃雠P位,指導患者屈膝、外旋髖關節,充分暴露髂總靜脈、髂外靜脈、股靜脈和脛前、后靜脈,并進行詳細探查,充分顯示靜脈狀況,了解靜脈血流特征、管壁情況和回聲特點,可使用乏式試驗觀察患者血流增加和流速變化。下肢DVT判定標準:管腔內可見無-低-中-強實質性回聲,血栓處缺乏自主血流,靜脈血管未見壓癟表現,紅細胞聚集,血流速度減慢,血管徑增寬明顯。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造影檢查前患者進行碘過敏試驗,實驗結果為陰性即可進行造影檢查;颊呷∑脚P位,注射苯海拉明(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87) 20 mg,患者放松下肢,在踝上方使用止血帶,穿刺足背淺靜脈,推注50%泛影葡胺60 ml,進行靜脈造影,造影結束后松開止血帶,靜脈留置針滴注60 ml肝素鹽水并留觀。
1.3、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和處理,以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結果為金標準,用Kappa檢驗超聲診斷與造影檢查結果的一致性,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使用Logistic回歸性分析影響產褥期下肢DVT形成的相關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16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的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結果
造影結果顯示,16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中,93例診斷為陽性,其中左下肢患者57例(61.29%),右下肢28例(30.11%),雙側同時受累者8例(8.60%);股靜脈血栓占比最高,達30%,其余依次為髂靜脈及股靜血栓、腘靜脈及脛后靜脈血栓。
2.2、 16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結(表1)
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16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中,95例診斷為陽性,其中陰性患者4例;65例診斷為陰性,其中3例為陽性。彩色多普勒超聲鑒別下肢DVT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準確率分別為96.77%(90/93)、92.54%(62/67)、94.74%(90/95)、95.38%(92/95)、95.00%(152/160)。
表1 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與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結果對照
2.3、 產褥期下肢DVT形成的單因素分析(表2)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陽性組和陰性組年齡、體質量指數(BMI)、分娩方式和長期臥床史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產褥期下肢DVT形成Logistic回歸性分析(表3)
Logistic回歸性分析結果顯示,分娩方式和長期臥床史均為影響產褥期下肢DVT形成獨立危險因素(P<0.05)。
表2 產褥期下肢DVT形成的單因素分析
表3 產褥期下肢DVT形成Logistic回歸性分析
3 、討論
本觀察結果顯示,彩色多普勒超聲鑒別下肢DVT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準確率分別為96.77%(90/93)、92.54%(62/67)、94.74%(90/95)、95.38%(92/95)、95.00%(152/160),表明彩超診斷準確性較好,可清晰顯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血流特點,可客觀評價靜脈管壁、管腔情況,但在檢測過程中,操作人員應盡量避免用力過度,以免引起血栓脫落[5]。有研究[6]稱孕產婦合并下肢DVT的發病率是非妊娠期婦女的4~10倍,產褥期下肢DVT的發病率又是妊娠期下肢DVT的4~5倍。本研究中Logistic回歸性分析結果顯示,BMI、分娩方式和長期臥床史均為影響產褥期下肢DVT獨立危險因素,原因如下:(1)妊娠晚期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明顯增加,呈高凝狀態;(2)分娩過程中,尤其是剖腹產,會損傷大量靜脈內皮細胞,胎盤脫膜和子宮肌層等釋放凝血活性物質;(3)產褥期產婦長期臥床休養,運動少,以及剖宮產手術麻醉后下肢肌肉松弛致血流速度減慢;(4)妊娠中晚期和產褥期婦女下肢浮腫、易導致下肢DVT的癥狀被忽視,DVT漏診率較高[6]。因此,產婦產后應定期檢查凝血機制,盡早下床活動,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預防下肢DVT。
參考文獻
[1]馮永秋,張艷平. 妊娠及產褥期婦女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溶栓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 .包頭醫學, 2020,44(2):33-34 。
[2]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 妊娠期及產褥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和診治專家共識[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21.56(4).236-243.
[3]盧吳柱,陳慧,黃涌泉等.超聲造影無創性評估 下肢淺靜脈 血流阻斷的初步研究[J] .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 雜志,2020,8(4):62-65.
[4]杜曉宙,周董.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孕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8):1891-1893.
[5]李淼.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超聲檢查及價值研究分析[J] .中國傷殘醫學,2020,28(8):17-18 .
[6]岳洋. 圍生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孕產婦的臨床特征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9,14(3):52-53.